原标题:上海金才抒己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风险隔离墙”

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大具体任务。毕竟伴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和金融创新,金融领域的风险也愈发多样。

7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就提到,要树牢风险防范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建立完善与更大力度改革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做到防风险与促发展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近年来,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下,防控金融风险被放在要位。业内多次提及,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之路上,要始终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重要保障,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之于上海而言,探索建设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中心是顺势而为。这意味着,更多的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可以在上海先行先试;同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管理,也将使上海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承载地。目前,上海也在参考国际上诸如“监管沙箱”等安排,丰富监管科技手段,探索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方法,设立金融风险监测中心,有效监测金融领域风险。

在去年三类金才评选过程中,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海外金才”的入选者秦烨(江苏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副总经理)以及“青年金才”的入选者任权(华宝证券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他们从亲历者的角度分享了对上海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建设的看法。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场时,秦烨用了多元化一词。在她看来,上海是个众多金融要素集聚的城市,汇集着外汇交易中心、上交所、上期所、中金所等机构,以及银行、券商、基金公司……

多元化的发展势必对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因此,对于上海而言,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是其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长时间生活在海外的上海人,秦烨从多个视角见证了上海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做的努力。

“特别是从国外回到国内后,对国内变化的感受更加直接。”秦烨说。她自毕业起就在银行工作,主要从事金融复杂衍生品的创设和交易,期间还经历了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当时国内衍生品交易还不太成熟,但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衍生品领域愈发丰富起来,相关制度也更完善。

秦烨介绍称,衍生品领域主要的风险就在于计量及估值,这类产品的估值和模型相较于一般金融产品本来较为复杂,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参与到定价及估值中去,不仅要熟悉产品,更要了解产品的风险及运用,也即,人才是关键。秦烨的一个明显感受在于,近年来上海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正逐渐增加,推动了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业内的共识也在于,上海在吸引金融专业人才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秦烨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无论是从开放程度,各类资源禀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国际化水平来看,都较为领先,再加上上海金融业的监管机构的专业及管理水平都非常高,使金融人才在上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赋予了更多人才培养的机会,是年轻人创业、积累经验的好地方。

另在谈及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时,秦烨提到,考虑到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之路也会走向精细化、复杂化及多样化,那么对于产品本身的掌握能力以及对于各类模型的运用及了解也会有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不仅是金融业的基本管理理念,更是有针对性的、更为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从上海的角度来看,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有其应用之义。秦烨表示,首先,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形成预警机制及相应的应对预案,为了解不同情形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供了分析依据,对于上海来说,中心的建设则使得上海承担起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担。

其次,中心的建设也能够协助监管部门搭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框架,为金融监管积累经验,而规范的监管及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视,则进一步为上海营造出安全有效的营商环境,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支持。

“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的建设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上海成为一个具有风险防范性及管控前瞻性的城市,也将进一步增强上海对于周边经济的辐射效应。”秦烨感叹道。

那么在金融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以及金融创新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上海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又有何优势和机遇?

对此,秦烨如此回答: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作为国内银行、保险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上海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所涉及的货币政策、汇率利率变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非常有利于完善压力测试所需的宏观与行业数据采集,有利于在资本金、流动性、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压力测试模型的优化调整和回测。

至于机遇,秦烨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创新,上海的活力不仅仅在于城市的魅力及完善的体系,更多是在创新,而且是不断的创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金融从业者也要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跟随国际化进程,努力为上海的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市场“风险隔离墙”的保护。从业多年的任权对此有着深刻感受。作为华宝证券的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任权每日的工作就是围绕风险管控展开。

在他看来,金融风险与业务本身是相伴相生,长期共存的。单就证券行业而言,往往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这就要求券商要建立一套较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此过程中,券商的合规风控部门发挥着较大作用。一方面,要提升券商自身的内生性合规和风险管理约束机制,贴近业务,跟得上业务的发展,能够识别出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计量出存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也要靠前参与,在方案设计等过程中,发挥风险合规部门对于监管要求理解更加全面、深入的特点,协助业务部门在业务初期就能够进行潜在风险点的规范。

除了上述风险之外,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共振也更加频繁和直接,任权认为,这将是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比如,在2020年3月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外疫情爆发对欧美主要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亦对A股造成了较大的波动,这可谓是国内外金融市场风险的一个共振。任权感叹道,“记得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下万得国际市场收盘情况。”

面对愈发多样化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上海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任权表示,这对于上海而言,意味着要建立更好的金融防风险“政策库”。“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需要有更多的工具去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这是需要同步或者是要先行一步考虑的工作。识别出了未来的风险,计量出了压力情景,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而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任权称,最终离不开数据、人才和系统的支撑,从这三个方面看,上海均有独特的优势。

具体而言,数据方面,十三五时期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200万亿元,涵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齐全,证券、期货交易所、清算所、银联、登记结算机构等等主体齐备,实践案例丰富,在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的经验数据、实践数据、假设数据完备。

人才方面,上海在积聚和培养金融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首先,上海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生活在其中时刻能够感受到的“安全”“温暖”“品质”“细节”;其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积聚效应为培养金融人才打造了最佳的沃土。再者,上海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拨,提供像三类金才选拨这样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有助于激发金融人才干事创业的精神。

系统方面,上海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城市,相关技术企业在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一整套自动化程度高、数据拟合度好的专业化系统,这方面的经验对于开展城市金融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提供了良好的系统基础。

任权最后还提及,从个人经历来说,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给了参与到这个市场的人员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成长机会,可以说是一个金融市场业务学习的“速成班”!无论是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还是监管部门自身的监管实践,对每个行业参与者快速了解、融入这个行业,快速提升个人能力都是难得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