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當有颱風帶來強降雨,便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謠言:“大雨把髒東西衝進了水庫,自來水髒了,不能喝了,大家趕緊囤水!”眼下,這樣的謠言又起。

上海供水部門7月25日晚間發佈闢謠信息,表示目前上海自來水服務供應平穩有序,網上關於自來水供應能力和水質受颱風“煙花”影響的相關言論與實際不符。

水務部門提醒市民,如遇用水問題,請撥打供水熱線(962740),供水搶修人員正嚴陣以待,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這種“老掉牙”的謠言,雖然歷經反覆闢謠,卻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源在於,輕信者對上海自來水誕生的過程缺乏足夠了解。

記者從上海水務部門瞭解到,颱風帶來的持續降水確實會對原水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原水和自來水完全是兩個概念,通過嚴格的多道處理工藝,上海自來水無論遇到怎樣的惡劣天氣,都不會影響正常飲用。

詳細來看,從家裏的水龍頭開始“倒追”,上海市民現在的飲用水基本都源自長江和黃浦江,但真正意義上的取水口,並不直接設置在黃浦江和長江裏,而是設置在四大水源地: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陳行水庫、青草沙水庫和東風西沙水庫。

有了水庫,一滴夾帶着泥沙的長江水或黃浦江水就能以更潔淨的狀態進入水廠。

以青草沙水庫爲例,一滴長江水至少要在裏面過四關。

第一關是上游泵閘和下游水閘設置的攔污柵,水裏體積較大的垃圾、異物將被攔下;

第二關是寬闊的通道,長江水湧入水庫後,水面逐漸變寬至1公里,最寬處達3公里,使水流速度自然變慢,部分泥沙隨之沉降;

第三關是有益的水生物,如水中游弋的鰱魚、草魚等,它們採食或吸附水中的富營養物質,可以有效降低藍藻、綠萍的發生概率;

第四關是輸水閘井外的大型清污機,將進一步吸附水中雜質。

有了四關還不夠,飲用水源地裏的水質還時刻有人和機器盯着。如果真有大量髒東西導致原水水質惡化到影響後道處理的地步,早就在監測這關被攔住了。

但專家表示,這種情況幾乎不會發生,因爲飲用水源地本就受到嚴格保護,哪怕是強降水將地表污染物帶入水源地這種細節都被考慮在內,通過各種措施將這種風險降到最低。

應對夏季突發污染水質風險,管理團隊還完善原水水質保障措施,利用泵閘聯動、擇機取水、科學調度應對,如利用水力調控、物理攔截、生態管理、生物操縱等手段發揮原水修復淨化效應;重點對藻類等具有夏季特徵的水質指標進行監測。

接下來,原水就會從水庫通過輸送泵站進入原水管道,終點是水廠,在這裏,原水經過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多道環節,脫胎換骨。

有一組數據顯示,一般原水的渾濁度在40NTU到50NTU,而最終水廠製成的清潔自來水,渾濁度僅爲0.1NTU。

上海市水務局網站公示的上海中心城區供水水質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心城區管網水7項水質指標均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編輯:陳佳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