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红渡红水河双线特大桥顺利合龙,该桥是我国350公里高铁跨度最大的纯混凝土连续梁。至此,贵南高铁广西段三座控制工期的特大桥全部实现了主跨合龙,为全线在2023年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南高铁红渡红水河双线特大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与都安瑶族自治县交界处,全长5776米,桥宽12.6米,桥面至河面高度达70米。飞跨红水河主河道的主桥,设计为一联长达323.8米的纯混凝土连续梁,其中99#至100#主跨为156米,是我国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中,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被列为贵南高铁全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经过施工、设计和科研单位协同攻关,战胜了高温、雨季和疫情的干扰,在不中断通航的前提下,按期实现高精度对接合龙,为我国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特殊地质条件下超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在科研、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贵南高铁项目沿线均为喀斯特地貌,溶洞、暗河密布,给桥梁桩基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对纯混凝土大跨度桥梁,在没有加劲拱、钢管拱保持桥面线型稳定的情况下,是对建桥施工技术的巨大突破。

施工中,为确保桥梁合龙线形平顺,在设计、科研单位指导下,建设者进行了桥梁施工同环境、同因素、同材料性能混凝土徐变试验,取得了可靠的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长期变形优化计算公式,确定了考虑温度、徐变等因素在内的施工预拱度设置方法,并对运营后的高铁进行长期变形监测。

同时,根据大跨度纯混凝土桥梁结构受力特点,在原有线形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全站仪,对连续梁关键控制断面的应力、结构变形进行自动化监测,丰富了铁路大跨度桥梁的施工监测监控体系。运用数字仿真和 BIM 技术,构建“车-梁/拱-轨”的振动耦合变形分析模型,分析出变形特点,确定合理的线形设置方法,保证列车高速运行下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轨道长期变形和自动化监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头至海口主通道、以及衔接“一带一路”陆海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与成贵、贵广和渝黔等多条高铁联通,共同构成川渝黔以及西北地区,通往华南沿海地区和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快速铁路通道,贵阳到南宁的行车时间,将由现在的5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以内,预计年输送旅客达4000万人次以上。(尹登明 高新平 周婷婷 魏民)

来源:中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