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廣西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由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承建的紅渡紅水河雙線特大橋順利合龍,該橋是我國350公里高鐵跨度最大的純混凝土連續梁。至此,貴南高鐵廣西段三座控制工期的特大橋全部實現了主跨合龍,爲全線在2023年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貴南高鐵紅渡紅水河雙線特大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與都安瑤族自治縣交界處,全長5776米,橋寬12.6米,橋面至河面高度達70米。飛跨紅水河主河道的主橋,設計爲一聯長達323.8米的純混凝土連續梁,其中99#至100#主跨爲156米,是我國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中,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被列爲貴南高鐵全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經過施工、設計和科研單位協同攻關,戰勝了高溫、雨季和疫情的干擾,在不中斷通航的前提下,按期實現高精度對接合龍,爲我國在喀斯特地貌區域,特殊地質條件下超大跨度混凝土連續梁在科研、設計和技術創新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貴南高鐵項目沿線均爲喀斯特地貌,溶洞、暗河密佈,給橋樑樁基施工帶來了很大困難,尤其是對純混凝土大跨度橋樑,在沒有加勁拱、鋼管拱保持橋面線型穩定的情況下,是對建橋施工技術的巨大突破。

施工中,爲確保橋樑合龍線形平順,在設計、科研單位指導下,建設者進行了橋樑施工同環境、同因素、同材料性能混凝土徐變試驗,取得了可靠的大跨度混凝土連續梁長期變形優化計算公式,確定了考慮溫度、徐變等因素在內的施工預拱度設置方法,並對運營後的高鐵進行長期變形監測。

同時,根據大跨度純混凝土橋樑結構受力特點,在原有線形監控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採用最先進的全站儀,對連續梁關鍵控制斷面的應力、結構變形進行自動化監測,豐富了鐵路大跨度橋樑的施工監測監控體系。運用數字仿真和 BIM 技術,構建“車-梁/拱-軌”的振動耦合變形分析模型,分析出變形特點,確定合理的線形設置方法,保證列車高速運行下的安全性及舒適性。爲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軌道長期變形和自動化監測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作爲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包頭至海口主通道、以及銜接“一帶一路”陸海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482公里的貴南高鐵建成通車後,將與成貴、貴廣和渝黔等多條高鐵聯通,共同構成川渝黔以及西北地區,通往華南沿海地區和東盟國家最便捷的快速鐵路通道,貴陽到南寧的行車時間,將由現在的5個多小時縮短到2小時以內,預計年輸送旅客達4000萬人次以上。(尹登明 高新平 周婷婷 魏民)

來源:中工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