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們是唱響基層黨建的“好聲音”;他們是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們是社會基層治理的“排頭兵”;他們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助推器”;他們更是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他們是誰?他們就是奮鬥在無錫4700多平方公里熱土上的村(社區)書記。

2021年,奮進的中國邁上新的征程,奮鬥的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一百年歲月崢嶸,一百年初心如磐。在繼往開來之際,交匯點新聞客戶端聯合無錫市委組織部推出建黨百年·錫心領航百名支書話追夢專欄。以立體化探尋無錫市村社區書記的故事,深度挖掘他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所堅守的共產黨員初心和使命。

今天,本欄目推出第六十六位村(社區)書記——王育明。如何能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實現村民增收、鄉村振興的目標,他用數年時間,飽含着對村的深厚感情,帶領着村幹部與一衆村民勤幹、巧幹、苦幹,用益農合作社以及“褚店貢米”的金字招牌給出了答案。

王育明:深耕數年,打響“褚店貢米”金字招牌

橫塘河畔,褚店橋旁,水陸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宜人,宜興市周鐵鎮前觀村就坐落於此。雖然有着良好的交通與生態條件,但是前觀村轄區面積小、企業項目少,優勢條件也沒有利用起來,所以長期處於經濟薄弱村範疇。

2012年,王育明接受組織安排,擔任了前觀村黨總支書記,自始至終成長、生活、工作在村上的王育明,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帶領前觀村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必須充分利用前觀村所具備的優勢條件,克服面臨的困境阻礙,纔是謀求發展的前提所在。

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引益農合作社“萌芽出新”

前觀村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水稻種植基地,早在清朝時期,當地出產的“三橋米”(褚店橋、陳橋、黃莊橋)就成爲“貢米”。“因爲我們這裏出產的大米軟糯飄香,價格都要比其他普通大米高出三成”王育明自豪地說,然而,這些年,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進企業,種田的農戶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願種田,老年人逐漸種不動田,部分良田甚至出現了拋荒現象。昔日“貢米”的輝煌,只留在了村史裏。

2013年,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經過前期充分的摸索與調研,結合褚店“三橋米”的悠久歷史,王育明萌生了創建專業種植合作社的念頭。

“創建專業種植合作社,必須要有成片連塊的土地,但當時有些人家自己的土地種了點口糧,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也不願意流轉,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們村幹部天天晚上去村民家做工作,一次溝通不夠就多次溝通,一次上門未果便多次上門。”王育明說。通過與村民不斷交流談心,耐心說明專業種植合作社的優勢作用。村民都理解了王育明的良苦用心。最終,通過土地流轉,王育明幫助村集體成功承包下251戶農民田地,種植面積達632畝,順利成立了益農專業種植合作社(簡稱“益農合作社”)。

創新驅動,突破發展,促褚店貢米“根深葉茂”

“與時俱進是基礎,繼承創新是要求。”這是王育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三橋米”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但王育明知道,如果不進行創新,依舊不會有什麼大的進展。“當時我們就想到在‘三橋米’的基礎上,打造‘褚店貢米’品牌。從稻種的選擇、插播,到日常的管護、施肥,再到收穫後的加工、銷售,全部由合作社統一部署。同時註冊‘褚店貢米’商標,以該品牌打入市場銷售。”王育明說。

除此之外,他還通過建造庫房、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對承包土地重新整理,隔田成方,大大提高了規模化效率,降低了生產用工成本。爲解決勞動力短缺、提升效率,王育明向農機專家請教探討,建造農機庫房、全程親自參與選擇購買育秧機、插秧機、烘乾機等農機設備,促使合作社在播、管、收、加工全程實現了機械化。

爲拓寬中高端市場,王育明深入市場、田間調研,引進了“軟香玉”“武運粳3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補足了原有市場短板。“口感好不好,關鍵在品種,當時我們就用幾個電飯煲分別煮米飯,再一起嘗一嘗,到底什麼品種的好喫,用我們農村自己的這種土方法,來選好品種進行種植。”王育明笑着說。

爲提升作物品質,遵循綠色有機農業的市場理念趨勢,王育明虛心向農藝師們學習,嚴格種植標準,規範種植流程,把關加工工序,切切實實讓“褚店貢米”在市場中獲得了好口碑。

九年一劍,玉汝於成,得前觀農業“結穗豐收”

9年光陰,傾注了王育明以及所有前觀人的大量心血,形成了如今較爲成熟的前觀農業。益農合作社從人工種植到如今全程機械化,“褚店貢米”從偶有問津到如今供不應求,農戶百姓從入不敷出到如今穩定增收,無不反映了前觀農業發展的碩果累累。因爲有歷史、有口碑,現在“褚店貢米”完全不愁賣,全部被消費者慕名上門預訂一空。很多消費者還將“褚店貢米”作爲禮品寄到北京、上海等地,重現“貢米”昔日的風采。

而“褚店貢米”更是先後獲得了“江蘇好大米”金獎以及“無錫好米”銀獎,前觀村創成了“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2020年村農業總產值達9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已達33500元,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村級經濟增強的目標。面對成績,王育明說:“新時代新目標,前觀村必將繼續發展高質量農業,建設美麗新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褚店貢米”再度飄香的探索,既是優良傳統活化保存的生動實踐,也是化解新時期農村矛盾,促進羣衆增收致富的生動實踐。毋庸置疑,以農業發展帶動村級經濟發展,提升村民收入,實現惠民增收,共建新農村,就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沈蕾 李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