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30日,詩人光未然率領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從陝西宜川壺口下游東渡黃河,奔赴晉西南呂梁山抗日民主根據地。

轟鳴的壺口瀑布、剽悍的黃河船伕、黃河兩岸雄奇的山川、抗日軍民英勇的身姿都使光未然興奮不已。

於是詩人靈機一動,有了創作長篇朗誦詩《黃河吟》的念頭。

光未然(1913-2002),現代詩人,作家,文學評論家。原名張文光,後改名張光年,曾用筆名未然、然、藍楓、張望、華山、華夫生。著名詩歌作品《黃河大合唱》、《五月的鮮花》。其它重要著作:《張光年文集》,《駢體語譯文心雕龍》,長詩《屈原》等(微信公衆號“央視新聞”)

1939年1月,光未然去延安途經呂梁時墜馬受傷,一到延安就住進邊區醫院。2月26日,時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去看望他,詩人和作曲家再次會面相互表達了合作的願望。

於是,光未然放棄了創作長篇朗誦詩《黃河吟》的想法,僅用幾天時間就創作了蕩氣迴腸的《黃河大合唱》。

1939年3月11日晚,演劇三隊在延安西北旅社一個寬闊的窯洞裏舉行朗誦會。在銀色的月光和明亮的燈火映照下,剛剛傷愈出院的光未然向大家介紹了《黃河大合唱》的創作過程和創作意圖,然後以飽滿的激情,一口氣朗誦完這部長達400多行的歌詞。就在這個朗誦會上,詩人光未然將歌詞交給了作曲家冼星海。

這是冼星海在上海(新華網)

幾天後,冼星海在魯迅藝術學院的一口小窯洞裏完成了《黃河大合唱》。

這部作品包括《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

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陝北工學禮堂鄔析零指揮演劇三隊首演了《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伴奏的延安魯藝樂隊 攝於1939年(微信公衆號“央視新聞”)

5月11日,《黃河大合唱》在魯藝成立一週年紀念音樂會上正式公演,毛澤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觀看了這場演出,並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從此,《黃河大合唱》慷慨激昂的歌聲響徹黃河兩岸、大江南北,聲震五湖四海,蜚聲中外。

1955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黃河大合唱》紀錄片(微信公衆號“央視新聞”)

在《黃河大合唱》中影響最大、最爲人熟知的是第七樂章《保衛黃河》,“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主題貫穿其中,使整部作品的思想主題得以昇華: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裏遊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着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周恩來聽過《黃河大合唱》後親筆題詞:“爲抗戰發出怒吼,爲大衆譜出呼聲!”(微信公衆號“央視新聞”)

這首歌曲的思想主題與我軍當時的戰略部署完全吻合。1938年9月底至11月上旬,中共中央爲了適應戰爭形勢需要召開六屆六中全會,並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和華南”的戰略任務。

冼星海曾談到《保衛黃河》是一首輪唱曲,自一部起至二部、三部、四部爲止,非常有力、雄偉。這裏面一起一伏,變化複雜,像游擊隊健兒出沒一樣,尤其是輪唱中襯詞“龍格龍格龍”的運用,使音樂變化多端,妙趣橫生,增強了生動樂觀、蓬勃興旺的氣氛。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編. 中國共產黨簡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2021.02.

[2]李詩原編著. 軍歌史話[M]. 解放軍出版社, 2009.09.

[3]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閱兵儀式合唱[EB/OL], 中央電視臺廣播總檯綜合頻道, 2015.09.03.

[4]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十年[M]. 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12.

[5]《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通鑑[M].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線雜誌社

統稿:李詩原(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紅色音樂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版式:小林

責任編輯:劉衛東

圖片來源:新華網、微信公衆號“央視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