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常說,金眼科、銀外科、開着寶馬口腔科……在民營醫療幾大熱門賽道中,牙科的吸金能力當是不輸於眼科的。

但是,與眼科醫院超強的成長和盈利能力相比,牙科醫院這個小弟簡直可以說是營養不良、發育不全。

瑞爾集團衝擊港股上市交出成績單,最近3個會計年度持續虧損,累計達到12.18億元,同時,公司長期資不抵債。行業內其他種子選手,拜博口腔、大衆口腔、可恩口腔等,業績也是難言出色。

到底發生了什麼?

3年虧損12.18億元

眼科資本熱潮輪番上演,白馬股愛爾眼科A股封神後,華廈眼科、普瑞眼科紛紛過會,何氏眼科加緊排隊,再加上港股上市的希瑪眼科、德視佳、朝聚眼科等,基本拿得出手的大眼科醫院們,都上市了。

這回,終於輪到牙科品牌集體來資本市場衝浪了。

本月,連鎖牙科醫院瑞爾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瑞爾集團”)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擬登陸港股主板,計劃將募資資金中的絕大部分用於醫院建設。

公司主營業務分爲普通牙科、正畸和種植。其中,涵蓋了口腔檢查、預防及美容、拔牙、牙周治療、修復等服務的普通牙科業務爲核心,近年業務佔比一直維持在55%左右,增值業務正畸和種植的佔比穩定在42%左右。

瑞爾集團旗下兩大醫院品牌,中高端品牌瑞爾齒科主要分佈在一線城市的商業區,截至目前運營着50家口腔診所;大衆品牌瑞泰口腔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住宅區,在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運營着7家口腔醫院及50家口腔診所。截止2021年3月底,公司旗下牙醫數量達到856人。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就2020年的總收入而言,公司是中國第三大民營口腔醫院,以及最大的高端民營口腔醫院。

截止3月31日止的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瑞爾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爲10.80億元、11.00億元、15.1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04億元、-3.26億元、-5.98億元。

儘管公司營業收入穩步增長,但最近三個年度持續虧損,且虧損額逐年增大,累計虧損12.18億元。

公司虧損的原因很簡單,毛利率偏低且費用居高不下。

報告期內,瑞爾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爲15.2%、10.1%、24.1%,而在A股上市的牙科上市公司通策醫療2020年醫療服務板塊的毛利率高達45.78%。

除了人力和租金開支,公司最大的成本來自採購原材料。看來,瑞爾集團辛辛苦苦開牙科醫院,錢都被上游的矯正器生產商隱適美等賺了去。

斑馬消費還發現,報告期內,公司持續燒錢擴張,一直處在資不抵債的境況。

另外,公司還存在蹊蹺的關聯交易。公司實際控制人鄒其芳之女鄒瑾控制的佳沃斯,主營業務爲牙科口腔器械採購商城,該公司不僅進入瑞爾集團前五大供應商名單,還是公司最大的客戶。業務獨立性存疑,關聯交易,難道港交所一點也不關注嗎?

牙科資本熱潮背後

2018年中國近視患者達6億人,其中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位,助推了眼科賽道的大躍進。

牙病患者的規模同樣龐大。高糖食品及飲料、菸草和酒精的消費增加,導致中國口腔病患的數量,從2015年的4.71億人,增長至2019年的6.64億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9.0%。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從2015年的433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83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3.9%,未來幾年的增長速度還會提高至23.3%,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2414億元。

截止2020年,中國口腔醫療機構達到8.77萬家,其中已經多家頭部機構脫穎而出:聯想和泰康雙雙加持的拜博口腔,最近剛拿到中信證券領投B輪融資的大衆口腔,以及前幾年在新三板掛牌的區域性連鎖口腔醫院可恩口腔、華美口腔等。

瑞爾口腔絕對是其中資本化擴張的佼佼者。曾在金融、諮詢行業任職多年的鄒其芳,1999年突然跨界進入牙科醫療行業,在北京創立瑞爾集團早期業務核心瑞爾齒科,2000年和2001年分別進入深圳和上海市場。

2010年、2011年拿下KPCBChina和GL Capital領投的兩輪融資後,公司業務大發展,不僅加速進入廣州、杭州、天津等地,還在高端牙科業務外,拓展了大衆口腔醫院品牌瑞泰口腔。

2014年獲得新天域資本領投的C輪融資後,公司從一線及準一線城市進入到二線城市,重慶、西安、青島、大連都被納入。正是在這一年,王思聰的普思資本搭上順風車,也成爲公司的投資者之一。

2017年,公司D輪融資由高盛、高瓴及中信領投,今年4月的E輪融資由由淡馬錫領投。

資本化擴張的同時,鄒其芳從核心競爭對手通策醫療挖來張錦才,擔任執行董事、首席醫療官和總經理,負責牙科醫院及診所的日常運營。

即便如此,瑞爾集團的業績表現依然不盡人意。其他民營口腔醫院的生存狀態也差不多,拜博醫療此前長期虧損,可恩口腔去年也是由盈轉虧,華美口腔和大衆口腔此前幾年業績表現不佳,從新三板退市後,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對外披露相關數據了。

通策醫療依然表現出了強勁的盈利能力,但旗下醫院並非純粹意義上的民營口腔醫院,而是前些年公立杭州口腔醫院等機構轉制而來的,而且,近年也正在遭遇增長瓶頸。

這種“外熱內冷”的狀況,爲何會發生?

核心原因在於:牙科市場的規模始終是不如眼科等賽道;相對而言,牙科更傾向於消費型醫療,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行業發展處於早期階段,市場集中度太低,即便是頭部企業,對上游控價和對下游溢價的能力都有限……

有多少人是被牙科醫院幾十塊錢的潔牙套餐吸引,發現牙齒問題、並被教育成爲用戶後,最終卻選擇了公立三甲醫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