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察|日本和英國會再次結盟嗎?)

【編者按】

7月25日,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及護航艦艇駛入南海,航母戰鬥羣計劃在9月訪問日本。

英國與日本7月20日發佈聯合聲明稱,“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羣在9月抵達日本後,英國將在該地區部署兩艘常駐軍艦。

近年來,日本和英國相互靠近,防務合作不斷深化。歷史上,兩國曾經結盟,那麼,新世紀兩國還會再次結盟嗎?

近代,英國和日本曾經有過一段結盟歷史。儘管雙方沒有真刀真槍地幫助過對方,但英日兩國結盟還是有戰略上互爲依託、相互支持的作用。比如,有了這個同盟,日本可以放心同俄國開戰,這也爲日本獲得日俄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日本成爲這次結盟關係中更大的獲利者。儘管這種結盟對英國也有好處,但英國所得到的結盟利益遠低於日本。

今天,由於兩國各自的戰略立場和利益訴求,再次促使日英兩國靠近,大有再次走上結盟道路的趨勢。雖然兩國面臨的主要戰略目標都是東亞的局勢,但利益獲得仍然不可能均衡。對日本而言,東亞屬於日本的周邊,是日本所在的地理區域和政治安全區域,經濟合作區域。對英國而言則沒有那麼密切,是英國要保持世界影響,重溫大英帝國昔日榮光的地方。

從這種意義上,日本內心更迫切和期待這種結盟。英國如果不是被野心衝昏頭腦的話,應該更注重的是如何收縮自己的國力,以便搞好自身國家建設和本地區的國家關係建設。但是,像英國這樣曾經作爲世界一流帝國的國家並不容易收斂自己的野心,專注於自己的國內事務,而更多地要通過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活動和影響力,繼續張揚“大英帝國”的存在。這可能就是日本和英國可能會走上結盟道路的內在邏輯。

英日舉行海上聯合演習。

針對俄國的日英同盟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王朝失敗以後,李鴻章主導的清廷外交,大規模引入俄羅斯的力量進入中國東北地區,以此來平衡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逐漸獲得優勢的力量。這正好適合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想向中國擴張的“黃俄羅斯計劃。”1896年5月,李鴻章訪問俄羅斯。與俄國簽署了“中俄祕約”(《中俄互助禦敵條》)。俄國獲得了修築從西伯利亞赤塔到海參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築路權。該鐵路又被稱爲東清鐵路或者中東鐵路。該鐵路到1902年修成。

藉着這條鐵路,俄羅斯在中國東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勢力急劇擴張。再加上,俄羅斯在中國新疆地區的擴張。英國感覺到自身在中國的利益受到俄羅斯擴張的長遠壓迫,而日本則要和俄羅斯爭奪中國東北地區的殖民權利,兩國一拍即合。爲了抵制俄羅斯在中國的擴張,英國的主要目標是防止俄羅斯從中國北部地區南下威脅到英國在中國內地的利益,而日本則防止俄羅斯藉着中東鐵路控制整個東北地區,將日本勢力從長春以南驅逐。因此,日英兩國在1902年1月簽署了《日英同盟條約》。其中規定,締約國如果同另一國發生戰爭,對方國家嚴守中立。如果締約方同另外兩個國家發生戰爭,對方國家給予軍事支。實際上,日英雙方達成了針對俄國擴張的攻守同盟。

1905年8月,日英雙方第二次締結同盟條約。英國承認朝鮮爲日本的保護國;日本承認印度爲英國的保護國。兩國與他國一旦發生戰爭,對方國家要給予軍事支援。1911年7月,日英兩國第三次續簽同盟條約,規定條約效力不能夠涉及到日美兩國發生戰爭。這等於一旦日本同美國發生戰爭,英國不會對日本給予支援,表現出了英國對日本擴張的警惕性,以及該條約專門針對俄國擴張的特性。由於後來日本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擴張日趨明顯,1921年12月,在美國的壓力下,日英兩國宣告該條約終結。

回顧日英兩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如下特點:

第一,在近代的歷史時期,日英兩國都屬於大陸邊緣地區國家,都是大陸邊緣的島國,兩個國家有相似的地理特徵。因此和大陸國家的關係也有某種相似性。既要染指並向大陸地區擴張,同時又受到大陸強國的某種威脅。英國在歐洲大陸主要面臨德國的威脅,而日本在東亞大陸主要面臨俄國的威脅。

第二,兩國政治體制類似,相互之間的同情度和同理心較高。近代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政治體制是參照英國的國王和議會制度而建立,但英國的國王屬於虛君,而日本的天皇握有實權,都自稱爲君主立憲國家。兩國自身在海外都有殖民利益和殖民擴張的需求,需要勾結。

第三,日英兩國在中國都有殖民利益和殖民地的擴張慾望。英國主要爲了保住在長江流域的殖民利益,而日本在甲午戰爭以後,不僅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地區的利益沒有太多擴張,反而還遭遇到了俄國殖民擴張的壓迫。如果日本以一國之力對抗俄國,顯然有點勢單力薄,同英國簽訂攻守同盟條約對日本最爲有利。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羣在9月抵達日本後,英國將在該地區部署兩艘常駐的“江河”級巡邏艦。

日英緣何第二次靠近

2012年底安倍第二次執政以後,大力推動日英兩國關係的發展。當時安倍推動日英關係發展的目的主要有三點:

第一,通過英國加強同歐盟的關係。當時英國還屬於歐盟當中的重要成員國,加強同英國的關係有利於加強日本同歐盟之間的關係。第二,日本想通過加強同英國的關係,把北約引入東亞地區。安倍面對中國的崛起,有一種深刻的不安全感,一直想方設法想把北約拉入東亞地區,形成日本和北約的牢固結合,以此制約中國的崛起。第三,安倍政府想推動自衛隊走向全球,但日本沒有海外軍事基地,也沒有可供軍艦飛機停留的海洋當中的設施,需要通過加強與英國的合作,讓日本在在英國和歐洲擁有可以供自衛隊停留休整,修理船舶和補充油料食品與淡水的補給基地。

就英國方面來說,希望能夠通過與日本的合作,發揮英國的大國影響。英國是世界上老牌的帝國,曾經風光一時,但是在冷戰結束以後,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明顯下降。在東亞地區的影響下降速度更快。英國希望通過與日本合作,維持與擴大在東亞地區的影響。

長期以來日英兩國保持着良好的關係。日英兩國的關係不僅有近代結盟的基礎,而且因爲兩國的相似性,很容易找到共同感的共鳴和同理心。就日英兩國共同的需求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點原因:

一是日英兩國同屬於君主立憲國家,英國的國王和日本的天皇在本國國內都處於十分尊崇的地位,兩國皇室保持着傳統的友好關係,皇室外交很容易拉近兩國國民的感情。二是再加上兩國同屬於發達國家當中的大國,有實力的國家,高科技和經濟發展位列於發達國家的前茅。日英兩國的這種國情和經濟狀態容易形成平等交往,相互需求,取長補短的狀態。三是日英兩國都是緊密追隨美國的美國同盟國,有着相同的價值觀和政治經濟體制。雙方很容易接近,並且形成密切關係。四是日英兩國都屬於地區大國,在本地區都有着廣泛深刻的影響。日本在東亞地區屬於地區大國,在東亞地區有着廣泛深入的影響,兩國加強聯繫與合作等於藉助對方國家,擴大和發揮在對方國家大洲和地區的影響。日本不僅在地理上作爲東北亞國家,而且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非常密切。英國屬於歐洲大國。在歐洲大陸有廣泛的影響。英國不僅和北歐國家有自由貿易區關係,而且和歐盟國家聯繫緊密。即使現在已經退出歐盟,但仍然能夠作爲歐盟的域外國家,對歐盟發揮較大的影響。

英空軍“颱風”戰機與日自衛隊F-2戰機聯訓。

日英關係未來如何發展

就是有兩個現實的緊密關係和國家利益需要而言,他們有可能再度走到一起簽署軍事同盟條約。當然,如果簽署新的日英軍事同盟條約,和近代的那個條約不可同日而語。近代的日英軍事同盟條約在俄國的擴張面前,的確發揮了防範俄國在遠東地區擴張的作用。尤其是加強了日本的力量。

如果在當今這樣一個時代簽署日英新的同盟條約,多數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性意義。但即使是象徵性的意義,對於英國和日本雙方而言,也能夠發揮相互借重,企圖達到共同制約中國的目的。

日本並不需要英國的軍事保護,除了核武器力量方面,日本諸多方面並不比英國弱,甚至比英國要強大。退而求其次,如果說日本需要保護的話,以美國的力量足可以保衛日本,日本根本不需要英國來保護,英國也沒有力量保護日本。但不排除日本願意借英國聲望,加強自身政治力量的企圖。從這種意義上講,日本就有了與英國簽署軍事同盟條約的衝動。

二戰結束後,英國國力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國力已經無法支撐起英國在歐洲以外的地區發揮更加廣大的影響。除了有美國和英聯邦國家支持以外,英國願意和日本這樣的國家進行更緊密更深入的合作,這樣有助於英國擴大在印太地區的影響,也有利於擴大英國在東亞地區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這些大多數都屬於日本地緣政治和勢力範圍之內,進行軍事結盟有利於英國在這些地區活動和發揮影響。因此,不排除發展成英國與日本簽署軍事同盟條約的可能性。

針對上述日英兩國對雙邊軍事同盟的需求,不排除日英兩國藉助英國海軍在日本尋求駐紮基地需求的帶動下,推動日英兩國最終走向簽署軍事同盟條約。當然,英國軍艦要在亞洲地區選擇駐紮的港口,也並非只有日本一國可以選擇。但如果英國要在東北亞地區發揮海軍力量的持續影響,恐怕只能選擇日本的港口。韓國不太可能允許英國軍艦長期駐紮,其他東北亞國家可能性更低。

(作者系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