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北上》劇照。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供圖)

本報記者 王臻青

核心提示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原創大型話劇《北上》於6月30日、7月1日、7月5日在北京演出3場,受到觀衆的熱烈好評。這部革命歷史題材話劇是我省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活動唯一進京演出的劇目。演出期間,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在北京舉辦了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爲,話劇《北上》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融合,戲劇結構完整,演員表演精彩,既體現出遼藝風格的傳承,又呈現了話劇藝術創作的新風貌。

戲劇專家 熱評話劇《北上》

話劇《北上》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誠邀並護送愛國民主人士,從香港出發北上東北解放區參加人民政協籌備工作,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故事。這部由陳薪伊擔任總導演,津子圍、李景陽、孫浩擔任編劇的話劇,不僅受到廣大觀衆的好評,還成爲話劇界的熱門話題。

演出期間,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在北京舉辦了話劇《北上》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話劇協會主席藺永鈞主持,文藝理論家、評論家仲呈祥,中國戲劇家協會祕書長崔偉,中國國家話劇院表演藝術家李法曾,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主任彭濤,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編劇馮俐等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專家精彩點評話劇《北上》,不僅給予肯定,還以此劇爲例闡釋了中國話劇的創作方向。同時,他們對該劇下一步繼續打磨提升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傳承遼藝藝術傳統

崔偉認爲,話劇《北上》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融合的話劇。這部話劇在戲劇性營造方面非常充分,這種戲劇性爲人物塑造提供了平臺,爲故事情節演進提供了推動力,但全劇沒有因爲戲劇性強而弱化了歷史縱深感。這部話劇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懸疑性,演員通過表演一步步把懸念解開。在此過程中,劇中每一個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修養、不同人生經歷均得以呈現。崔偉稱讚遼藝演員非常出色,一代演員有一代演員的風貌。年輕演員既有老遼藝人那種深沉大氣、大開大合的表演傳承,又會結合當代觀衆的審美,向生活化表演靠攏。崔偉稱:“從《北上》這部話劇,我看到了遼藝的話劇呈現出新的面貌,有正氣,而且有生氣。不但有歷史感,而且有時尚感。傳達出歷史人物的崇高精神,展現出不同人物人生歷程的獨特性。”

在話劇《北上》的舞臺呈現上,崔偉認爲,遼藝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傳統仍在傳承。遼藝的戲劇風格依然嚴謹厚重,劇目創作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遼藝話劇的魅力依然是對人物的深刻塑造以及由此產生的對觀衆的深深吸引。

彭濤認爲,首先,《北上》這個劇本題材選擇得非常好,抓得準。話劇《北上》回溯的是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邀請並護送愛國民主人士從香港北上解放區這樣一段曲折艱辛的歷程,謳歌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學習黨的統一戰線政策也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內容。因此,欣賞話劇《北上》也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種方式。其次,這部話劇成功塑造了幾組人物形象,基層共產黨員、愛國民主人士的羣像都非常鮮明生動。再次,這部劇沒有像原劇本中那樣在3個地點展開故事情節,在導演的構思下,整個劇情集中發生在輪船上。這樣一來,戲劇的矛盾衝突非常集中。故事的情節有着較強的懸念性和可看性,護送與反護送兩條線索交織展開,扣人心絃。

將文學邏輯轉化爲戲劇邏輯

北京戲劇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北京演藝集團原副總經理李龍吟表示,作爲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忠實觀衆,他對這部戲特別期待。他認爲,話劇《北上》是按照戲劇邏輯構思創作的一部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如此複雜的人物性格,話劇《北上》駕馭得很好,很難得。將文學邏輯轉化爲戲劇邏輯,遼藝進行了許多探索。這部劇是革命歷史題材劇,更爲難得的是主創人員能夠從中挖掘出戲劇性,並加以藝術化的呈現。“我也很欣賞這部話劇的舞美、燈光、音樂。尤其是音樂深化了戲劇矛盾,把戲劇衝突一次次地推向高潮。我覺得這是一部好戲,是非常成功的一部話劇。”李龍吟說。

與會專家一致認爲,話劇《北上》虛實相間、氣勢恢宏。演員極具敬業精神,表演張弛有度,遊刃有餘。舞臺美術富有質感,其時空的變化既有具象性,又有支點性。燈光設計風格簡潔有力。音樂、音響與表演節奏融爲一體,這是一部有機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藝術風格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遼寧人藝原創話劇《北上》首次進京展演,爲首都觀衆奉獻了一部具有時代風貌的好戲、一堂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