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主題爲“智能時代 智創未來”的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發展論壇在山東煙臺舉行。論壇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和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劉會強出席論壇並致辭,山東省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紀洪波,山東省科技館館長、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主任夏慶剛,山東省煙臺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陳海濤出席論壇。近萬名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收看。

與會專家圍繞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工作者的信息素養、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搭建跨界融合、共商共建、共創共享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資源開放平臺,促進人工智能科普活動在全社會的普及推廣等話題進行分享交流。

與會專家帶來精彩紛呈、乾貨滿滿的主旨報告。

龔克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關於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三層思考:WHY、WHAT、HOW

人工智能教育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首先是爲智能化生存的教育,教育第一個問題是學會生存,其次是爲智能化發展的教育,要培養一批專家發展核心技術,最後是爲智能化向善的教育,所有人共同保證技術向善,即人類創造的工具要對人類及共生存環境有利。我理解我們的普及教育,就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適應智能化生存是所有人的問題,另外要保證智能化向善也是所有人的問題,我想這是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重點,以培養有高尚品德的、掌握智能化生存發展基本能力的一代新人。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是面向全民的,尤其是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和科技基礎教育,要“以德爲先,重在基礎,先習後學”;首先要擺脫單純技術觀點,高度重視品德倫理培養,負責任地與人工智能打交道;要跳出既有學科教育的思路,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增強跨學科能力,認識到有效人機協作需要具備一系列人工智能素養,同時不能忽視對語文和數學基本技能的需求;而且,人工智能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學習的模式,以體驗爲先,而不是以教條爲先,努力讓人工智能學習沉浸在智能化生活中,闖出一條手腦結合的“做中學”的新路。

孫富春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

副理事長

復興路上的中國智能教育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教育如何擔當,助力創造性人才培養,實現基礎理論研究的騰飛?很重要一點就是藉助於AI來振興教育。教育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是能力培養,第二大要素是價值塑造,第三大要素是知識傳授,叫“三位一體”。“三位一體”當中人工智能主要是創新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培育創造性人才。

老師要從知識本位教育轉向能力本位教育,充分用人工智能改變課堂教學,包括師生互動、智能班級排課、校園安防、學生心理分析、數據分析、全息教育等;要利用人工智能發揮潛力,把人工智能技術和教育相關部門的工作結合起來,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孩子更快地學會思考。未來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最關鍵的是培養未來中國發展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王飛躍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智能時代新範式:平行智能、平行教育、平行社會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應用領域是教育,第二纔是管理,然後纔是製造其他東西。人工智能教育核心理念是平行教育,而且以學習者爲中心,學生是學習者,老師也是學習者。

我們提出智能教育素質的iSTREAMS理念,首先要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次纔是智能化,每做一件事需要把信息搜一遍,再次要關注學科交叉,通過學科交叉形成跨學科體系,最後是國際化,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據悉,本次論壇暨交流活動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發展爲目標,研究和討論現階段我國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深度融合的發展方向,通過舉辦專題論壇、雲直播課堂、主題工作坊、AI項目式教學設計、國內外經典案例解讀、分組展示交流等多項活動,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工作者的信息素養、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搭建跨界融合、共商共建、共創共享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資源開放平臺,促進人工智能科普活動在全社會的普及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