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手房中介費不得超過當地社評工資3倍?多家中介稱未接到相關通知

備受行業爭議及消費者關注的房產交易中介費再起波瀾。

7月26日,一張關於調整中介費的截圖被廣泛傳播。截圖稱,“最新指示:房產交易的中介費不得超過當地社平工資的3倍。”

對此,界面新聞向鏈家、我愛我家、中原地產等房產中介公司求證後,得到的回應均是“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同時,界面新聞從多家房產中介經紀人瞭解到,目前各家中介費並無變動。

鏈家經紀人稱,北京房產交易中介費依舊是買方支付成交價的2.7%(居間代理費2.2%+保障服務費0.5%),賣方無需付傭;廣州房產交易中介費是買方支付成交價的1.2%,賣方支付成交價1%;深圳和上海均是,買方支付成交價2%,賣方支付成交價的1%。

老牌中介中原地產的房產交易中介費相較鏈家稍低,多位經紀人表示中介費有還價空間。目前,中原地產中介費的收費標準是,北京買方支付成交價的2.7%,賣方無需付傭;在深圳,則是交易雙方各支付成交價的1.5%。

我愛我家的房產交易中介費也相較鏈家稍低。其經紀人稱,北京的收費標準是,買方支付成交價的2.2%,賣方不收費;上海則是收取成交價的2%,價格可談,賣方不收費。

“大房鴨勝利,貝殼要跌99%。”在上述截圖中提及的房產交易服務平臺大房鴨,來自上海,創始人兼CEO爲蘇文庸。這家中介區別於傳統中介,定位爲“去中介化的互聯網房產服務平臺”,佣金可以說是行業最低標準:在上海,無論二手房售價是多少,100萬也好,1000萬也好,買房服務費固定爲1.99萬元。

以一套1000萬的二手房爲例,如通過鏈家交易,買方需支付20萬元中介費;若在我愛我家交易,買方可以在20萬基礎上還價;如果是通過大房鴨交易,買方則只需支付1.99萬服務費。

一直以來,中介費都是中介行業備受爭議的焦點問題之一,它關乎消費者切身的利益和消費體驗。但從行業中介發展過程來看,佣金過高或者佣金過低都有可能導致行業生態變差,消費者最終利益受損。

佣金過低難盈利,無法支撐中介公司生存和發展,也無法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以愛屋及烏爲例,7年前,這家中介公司憑藉“二手房居間佣金1%”收費模式快速打入市場,成爲資本寵兒。但燒錢擴張難抵資金壓力,愛屋及烏最終還是採取了提升中介費經營模式,造成客戶流失,經營失利,獨角獸最終迎來關門。

而過高的中介費確實將加重購房者經濟負擔,長期以來中介行業老大鏈家的收費標準就備受爭議。有消費者認爲鏈家收費過高,但也有消費者認爲,相較於其它中介,鏈家提供更爲安全、優質的交易服務,收費合理。

不過,從鏈家發展來看,以優質服務提升佣金定價能力的商業模式,確有市場發展空間。鏈家通過在“樓盤字典”、“真房源”等行業基礎設施構建,線上線下打通、服務質量等多方面迭代,一路做大。根據貝殼招股書,鏈家2017-2020 年總門店數從 8030 間增長至 46946 間,二手房收入也從2018年的2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7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達到17.59%。

截至目前,行業內中介費收取標準不一,價格有高有低;有買方支付,也有買賣雙方共同支付;不同的城市收費標準也不盡相同;消費者對中介費承受能力也存在不同尺度;政府等監管機構,也未給出統一標準。

因此,一個令中介公司、消費者及行業從業者等各方均滿意的房產交易中介費,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答案。

經濟學博士,曾任鏈家研究院院長、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的楊現領稱:“綜合而言,中介行業只有一個正反饋的恆等式:合理的名義費率+更低的費率折+引導性的賣方付傭+經紀人准入門檻,纔等於服務的品質和消費者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