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正在打造“星鏈”系統,旨在用三個軌道上的近12000顆衛星,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目前,它已經發射1737顆衛星,在軌運行1661顆,並在北美、歐洲等地開通了衛星網絡,通過地面基站的輔助,據說獲得了與寬帶WI-FI差不多的下載和上傳速度。

不用羨慕馬斯克,因爲我們國產版的“星鏈”也來了。據媒體報道,7月25日,我國首次低軌寬帶衛星與靈巧5G專網融合試驗在北京和濟南完成。具體試驗過程是這樣的,位於北京的工作人員配戴VR眼鏡,通過低軌寬帶衛星與濟南試驗現場的5G靈巧專網相連接,操控無人車接近濟南一個發生危險品泄漏的廠房。查明情況之後,控制機械臂最終完成危險品處理,整個過程時延不到30毫秒。

實際上,面對捷足先登的SpaceX,我國早就開始了相關的追趕。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和民營公司銀河航天,紛紛推出自己的“鴻雁”融合星座、“虹雲”星座、“行雲”星座和“銀河”星座,並都發射了先導衛星,並進行了相關的技術驗證測試,有的甚至已經開始運營。

不過,各單位各公司百花齊放,齊頭並進,雖然壯觀,但是不利於形成合力。爲此,在今年4月,我國首次將衛星互聯網作爲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納入信息基礎設施,並專門成立了中國衛星網絡集團CSNG,負責統一構建低軌道衛星網絡,做好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通俗來說,就是擰成一股繩,集中力量辦大事。預計2021年,我國僅在這個項目上的投資規模就有約170億元。

不僅如此,我國曾在2020年9月,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了一個由12992個衛星組成的寬帶WI-FI衛星系統,規模超過馬斯克的星鏈,其中6080顆衛星運行遭508至600公里的軌道上,其餘6912顆衛星運行在1145公里的軌道上。相比之下,馬斯克的星鏈三個軌道分別爲340公里(7500顆)、550公里(約1600顆)、1150公里(約2800顆),雙方可謂是展開了正面的競爭。

目前媒體的報道,都稱它爲中國版“星鏈”,以至於有些人鄙夷:“連名字都想不出來一個嗎?還要用人家的”。實際上,我們的“星鏈”名叫“國網”,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爲它除了要管天上的事情,還要管地上的事情,重點是與現有5G網絡的融合,包括前面我們提到的北京濟南之間的物聯網試驗,未來它一旦應用於醫療、工程、物流、交通、國防等各行各業,將會爆發出巨大的創造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