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奧運乒乓賽場再現11-0,尊重對手or破壞了"潛規則"

競技體育中規則必不可少,有明文規定的是"明規則",有蠅營狗苟見不得人的"暗規則",亦有未落實在紙面上,但約定俗成爲參賽雙方所普遍遵守的"潛規則"。例如之前在足球比賽中,如果對方球員受傷倒地,那正在控球的本方選手應該將球踢出界外,以對手療傷贏得機會和時間;此後對方也應該將球擲還給本方。這一來一往被認爲是"公平競爭"或者說"體育精神"的體現,如果哪一方不按此套路出牌,往往會被觀衆噓、對方罵,弄個灰頭土臉。這所謂的"潛規則"不但被比賽雙方、裁判所認可,而且也被觀衆熟悉、接受,放之四海而皆準。

法國組合勒貝松/袁佳楠

乒乓球比賽中也有這樣的潛規則:一名球員在藉助擦網擦邊的方式拿下一分後,一般都會舉手示意,同時嘴裏說上幾個"sorry"。如果不照此做,反而在拿下一分後握拳高呼"come on",那就很有可能招致對手的不滿了。筆者見過一個類似的例子,N年之前,某位大滿貫球員年少青澀時,在一場雙打比賽中一記重扣即將得手時提前怒吼了一嗓子,結果球被對方神奇救回,該球員也被對面的前輩喊了句"別瞎嚷"。

當然了,在乒乓球領域也有一些"套路"並未得到普遍認可,這就很難被認爲是"潛規則"了。比如當一方球員在某一局打到10-0的時候,爲了避免對方遭遇"吞蛋"的尷尬,往往會故意擊球出臺或下網,讓對手得到一分。而一些高手中的高高手甚至會在9-0就這麼做,以免對面的球員在0-10落後且拿到發球權的時候太過緊張,將球自發出臺或下網。這方面過往有不少例子可循,其中最爲中國球迷稱道的是張怡寧在北京2008奧運會女單比賽中與福原愛一役中,在第二局9-0時"大魔王"將球直接發到了球檯下那一幕。

在十幾年的乒乓球運動採訪過程中,筆者親眼目睹過數次"不按套路出牌"的情況,比如說2009年鹿特丹世乒賽波爾與奧恰洛夫的德國德比,2013年巴黎世乒賽許昕迎戰葡萄牙球員阿波羅尼亞和胡麗梅對陣科索沃選手哈利提這兩場比賽,2010年廣州亞運會日本球員藤井寬子/若宮三紗子和泰國組合南塔娜-高王/阿尼沙拉-穆安蘇克之間的女雙較量以及2014年仁川亞運會福原愛輕取蒙古運動員巴特-伍爾茲-索德博羅爾一戰,這幾場比賽中前者都曾打出過11-0,最終也都贏得了比賽。賽後接受採訪時獲勝者一般都會表示自己沒有注意到比分或者是"不小心",只有波爾認爲如果輕易放一分給奧恰洛夫將是"對對手的不尊重"。

筆者現場看到的最近兩場有11-0出現的比賽發生在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上,最終女單奪冠的劉詩雯分別在與丁寧和陳夢的較量中打出了這一比分。賽後劉詩雯表達了與波爾同樣的看法,"認真打好每一分是對對手的一種尊重。"

事實上,無論是否在手握局點時主動"送"給對手一分都是無可厚非的選擇,儘管我從未看到過有被送分的球員最後實現翻盤,但即便是在一盤比賽中一分未得也抹殺不了球員對於這項運動的付出。就像波爾和劉詩雯所言,尊重,只要體現出了尊重、善意而不是輕視甚至不屑一顧的態度,那無論什麼樣的比分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說故意打丟一分的11-1是一種善意,那拼盡全力的11-0就是一份尊重。

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首日比賽中就出現了11-0的比分。在混合雙打1/8決賽中,法國組合勒貝松/袁佳楠在4-0戰勝澳大利亞選手胡海明/梅麗莎一戰中,第四局贏了對手一個11-0。

說句有些跑題的話,提到11-0這樣的比分,很多人會非常自然地認爲這是國際乒聯在2001年9月1日執行11分制後的產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在遙遠的1948年舊中國第7屆全國運動會上就曾經出現過的這樣的比分。當時國內比賽採用的是和現在規則略有不同的11分制,男單比賽中代表臺灣出戰的王友信對陣馬來西亞華僑遊汝衡,結果首局就以0-11落敗,好在他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在先負兩盤的情況下連扳三盤,3-2逆轉戰勝了對手。最終在本屆全運會中王友信六戰六勝,問鼎冠軍。賽後覆盤與遊汝衡一戰,王友信表示對手"除發球無敵外,其球藝實無足觀",不過即便是自己"對其發球早具用心",但"無奈其之發球實在太巧妙了,因此連失兩局"。①由此不難判斷,王友信定是在首局喫了太多對手的發球,以至方寸大亂,一分未得。

①王友信:《我怎樣獲得冠軍?》,載1948年6月1日臺灣力行報第4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