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大財經部委研判下半年經濟走勢: 部分宏觀指標增速將回落,關注國內外五大挑戰

在上半年經濟數據公佈後,國家發改委、統計局、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國資委、外管局等10個主要財經部委陸續召開上半年數據解讀發佈會,並研判下半年經濟形勢。

去年上半年因應對疫情,生產生活中斷,諸多經濟指標增速前低後高,對今年的影響是下半年基數高。基數因素也成爲各部委預判的關鍵因素,多個部委預測部分指標將放緩,比如進出口、財政收入增速。

據記者梳理,關於下半年面臨的問題,國際方面主要集中在疫情仍在演變、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等;國內方面,主要包括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仍然較爲困難、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同程度存在、結構性就業壓力較大等。

出口增速放緩 

如果以兩年增速衡量,今年上半年投資、消費增速都不到5%,只有出口(12.6%)、房地產投資(8.2%)增速較爲突出。央行7月中旬降準,市場分析的原因之一就是提前應對下半年出口、房地產投資走弱帶來的宏觀經濟下行。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全年經濟增速目標爲6%以上。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諸多市場機構預計全年增速將在8.5%左右,因此完成6%的增速並沒有問題。發改委綜合司司長袁達表示:“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出口、消費、投資被稱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今年上半年出口表現尤爲突出。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28.1%,海關總署、商務部、外管局三個部門都預判出口增速將放緩,但全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同時,去年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長近27%,在較高基數的影響下,今年下半年進出口同比增速或將放緩,但全年進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預計外部需求回暖、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將繼續支撐我國外貿發展。但隨着去年同期基數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貿增速將有所回落,外貿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消費方面,上半年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僅增長4.4%。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消費市場總體將會繼續朝着回暖向好方向發展,但並沒有給出準確的預判。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上半年居民消費邊際改善,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目前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抬升,後續消費修復節奏需進一步觀察。

其中,汽車消費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動力,今年上半年新車銷量近1290萬輛,同比增長25.6%,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4.4%。商務部、工信部都判斷今年汽車銷量有望實現正增長,扭轉連續三年持續下滑的局面。但5月以來,汽車產銷同比下降,兩部委都提到“缺芯”的制約因素。

投資方面,上半年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投資將會繼續保持持續恢復的態勢。這一表態也沒有做出明確的增速判斷,但市場預計投資難有起色。一方面,城投融資管控從嚴,基建投資疲弱;另一方面受房地產調控影響,地產投資增速已在回落。

此外,財政收入將回落。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問題依然存在,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數抬高,提高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並提前享受新增減稅政策減收體現在今年下半年,預計今年下半年全國收入增幅將比上半年明顯回落。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同比增長21.8%。

PPI將見頂回落

上半年各部委的主要工作是應對物價上漲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PPI同比上漲8.8%,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近一段時間,我國PPI上漲幅度較快,這既有去年同期疫情衝擊導致PPI負增長形成的低基數因素,也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對於年內PPI階段性上行,應當客觀看待。”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表示。

孫國峯稱,一方面,這是在去年低基數基礎上的高讀數,對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連續三年的整體視角來觀察PPI的變化。另一方面,歷史上PPI指標本身波動就相對較大,在數月內階段性的下探或者衝高的現象也並不少見。

當前市場高度關注後續PPI的走勢,這就涉及到對大宗商品價格的預判。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總體呈回落態勢,鋼材等價格比5月份的年內高點下跌3%—14%,帶動6月份PPI環比漲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個百分點。市場普遍預計,隨着國家保供穩價措施持續見效,大宗商品價格將逐步迴歸合理區間。

關於PPI走勢,央行則給出了清晰的判斷。孫國峯表示,總體看,我國PPI走高是階段性的,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維持相對高位,隨着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給恢復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減弱,PPI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趨於回落。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認爲,當前不會形成大宗上漲的“超級週期”。與上世紀七十年代及本世紀初兩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超級週期”不同,本輪價格上漲更多的是短期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而全球債務高企、貧富分化、人口老齡化等深層次矛盾決定了需求難以長期擴張,且供給明顯收縮的可能性也比較小,所以難以形成“超級週期”。

受上游大宗商品漲價影響,部分中下游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較爲困難。李興乾表示,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上漲、海運物流不暢、匯率波動較大、用工成本上升等困難“四碰頭”,導致外貿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利潤空間受擠壓,部分外貿企業“有單不想接”“增產不增利”,中小外貿企業受影響更大。

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影響不大

關於下半年面臨的問題,國際方面主要集中在疫情仍在演變、存在不確定性。袁達表示,經濟恢復進程仍面臨困難和挑戰,特別是一些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問題仍較突出。從國際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世界經濟復甦進程中的風險還在積累,不同經濟體之間經濟走勢、宏觀政策出現分化,全球通脹明顯升溫。

此外,市場也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影響。孫國峯表示,現在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3%左右(中美利差大),且貨幣政策以我爲主,所以影響不大。除了利差,外管局還提到中國股票市值偏低、經常賬戶保持順差,因此影響是可控的。

“中國經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我們也要看到美國財政赤字和金融市場估值都是處於歷史高位,市場認爲這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速度和節奏會形成一定的制約,所以,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有可能是漸進的。”外管局副局長王春英表示。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過去其利率趨勢往往更加順應國內自身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而不是跟隨美聯儲,即使是在中美經濟走勢背離的時期。不過,在美聯儲削減量寬政策“宣佈期”,我國長端利率可能受到聯儲緊縮預期的階段性牽引。

國內方面,統計局提出,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仍然比較大。袁達則表示,部分中下游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仍然較爲困難,旅遊、住宿等生活性服務消費恢復相對滯後,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同程度存在。銀保監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良貸款仍然面臨上升壓力,不良貸款可能進一步增加。

關於風險,近期高層會議提出“應對好可能發生的週期性風險”。“週期性風險在國內的體現,或爲持續累積的債務壓力,及債務化解過程中的信用風險暴露。”趙偉稱,“傳統應對以逆週期調節爲主,而當前主要運用跨週期調節。相較逆週期調節,跨週期調節着眼於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對於防範國企債券違約風險,國資委祕書長彭華崗介紹,要建立信用保障基金,推動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原則,穩妥化解債券違約風險。

(作者:楊志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