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雪:讓深圳“慢”下來 | E法人物

“把機動車道收窄0.2米,雙向六車道、雙向八車道就可以‘讓出’一個完整的自行車道。”這是王雪設想的方案。她多年來奔走疾呼,希望把自行車道帶回深圳這座城市。但反對的聲音認爲,深圳的機動車道已經夠堵了。

“今年做一百公里,明年做三百公里,後年做五百公里,情況就會慢慢發生改變。”王雪話語堅定。自1995年從大連“裸辭”,南下抵達深圳後,她便紮根於這座城市,在過去26年裏,她見證着深圳交通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王雪有很多社會身份,她是大學老師、交通專家、深圳市政協委員、民革市委常委、深圳市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高校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以及女性導師,但不變的是她作爲“交通人”的底色。對她來說,作爲交通人的第一要務就是:將“交通圖紙”畫在大地上。

01

國企“裸辭”,南下尋夢

王雪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的部隊大院,父母都是黨齡超過50年的老軍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舉家隨父母工作調動輾轉多個城市,後考入大連理工大學,攻讀重運輸與工程機械專業。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至大連港務局工作,後續攻讀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碩士,併成爲英國大學訪問學者。

1995年的深圳特區,在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的第三個年頭,城市連續保持着超過30%的經濟增速,它吸引着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湧入這座造富之城,尋求財富與夢想。這一年,任正非決定帶領華爲進軍海外市場,王傳福辭職創辦比亞迪,馬化騰創建慧多網深圳站,取名“ponysoft”。

“1995年春節後,我從大連出發搭着飛機落地深圳,一天內從北方蕭瑟冬季轉換爲南國藍天白雲綠樹紅花,看到深圳一張張充滿希望的年輕面龐,我就暗自決定不再回大連。”當王雪回憶起首次踏入深圳這片土地的感受時,仍心潮澎湃地說道,“我那顆不安於現狀的心,在深圳找到了‘同頻共振’的人”。

她用“不回大連”來表達自己的決絕,這近乎“反叛”的人生抉擇,自然引起了家裏人不理解,放棄政府部門工作投身於市場經濟大潮,無異於將自己置身於風浪之中,而留在深圳首要解決的事是:找到一份工作。

“剛來的時候去‘八卦嶺人才大市場’找工作,記得特別清楚,那裏樓下賣菜,樓上‘賣人’。”令王雪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在人才市場遇到兩個大學剛畢業的男孩,一箇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個上海交通大學的,他倆爲了省錢,晚上從市場撿來裝電視的紙殼,鋪在未完工的大樓裏過夜。

她回憶起早年在深圳求職的經歷與結識的同伴,感嘆道:“那真是青春之歌。”最終,王雪在一家從事航運的外資企業找到了工作。相關資料顯示,那一年,深圳新增21.87萬就業人口,直到今天,深圳新增就業人口依舊高增長。

1995年,爲了適應深圳港口與航運業高速發展的需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下稱“深職院”)本着“深圳的經濟增長點在哪裏,就把專業辦到哪裏”的指導思想,創辦了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當時的深圳港航業纔剛剛起步,高端專業人才極其稀缺,像王雪這樣具備專業教育背景,同時在國內大港、國際企業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正是深職院急需的“雙師型”教師。

懷揣着對教育事業的嚮往,王雪毫不猶豫地接住了深職院拋出的橄欖枝。1996年,王雪成爲深職院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的一名專業教師,從此開啓了長達25年的教師生涯。

02

“不該放任商戶售假”

深職院創立於1993年,是中國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這所學校以市場需求進行專業設置,用以培養適合產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深職院連續多年被評爲全國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第一名,被譽爲高職院校裏的“清華北大”。

但1996年的深職院還只是一個巨大的“工地”,作爲深職院最早的一批專業教師,王雪和同事們從零開始了專業建設之路。2005年,王雪被聘爲深職院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主任,在她的帶領下,深職院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於2005年被認定爲“廣東省高職高專教育示範性專業”,2006年被認定爲“國家級示範專業”。

短短20多年,深職院從一無所有,到成爲高職院校裏的“清華北大”,作爲“拓荒者”,王雪積極承擔學校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中賦予她的任務,“哪裏需要我,我就去哪裏”是王雪在深職院25年的一個縮影。除了教學,王雪還擔任了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深職院一級持股平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等職務。

作爲研究交通的學者,她既要聚焦關注於課堂傳道授業,又要將目光注視於現實社會問題。深圳爲狹長狀的海濱城市,它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不斷填海向外擴張,隨着外來人口增加、市場經濟的繁榮,人與地矛盾越發尖銳。

“我是學‘大交通’的,聚焦‘海、陸、空、鐵’綜合交通”。王雪表示,對於交通問題關注視角應當立體化、系統化,更爲重要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深圳港位於城市東西兩端,2020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達2654.79萬標箱,居於世界第4位。這些港口並未接入鐵路,因此有大量集裝箱拖車在路面上運輸,對路面造成嚴重破壞,產生很大的噪音污染。

2006年,王雪通過深度解析駁船運輸產業對城市發展貢獻度以及發展集裝箱駁船運輸對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提出深圳要發展“綠色集疏運”,以“綠色集疏運”促進“港城和諧發展”。

上述研究切中行業發展重點難點、改變行業管理傳統理念,研究成果被納入政府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深圳港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府[2007]2 號),推動深圳市政府設立專項發展基金《深圳港航產業發展財政資助資金管理 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資助對象包括集裝箱班輪公司、國際大型跨國配送中心和貨代公司、航線經營人、外貿駁船航線經營人、海鐵聯運班列經營人,覆蓋了港航產業的重點領域,年資助總額高達5.6億元,並採取不設上限的資助模式,充分激發優勢企業的積極性。

“該建議在當時看來,不少人都覺得過於超前,但是以水路來取代集裝箱拖車在路上週轉貨物,將改變集裝箱貨櫃運輸行業的格局。”王雪表示。

說到格局改變,這些年來,交通運輸行業最大的格局改變莫過於網約車的合法化。深圳出租車行業一直以來都是政府特許經營,出租車公司想要獲得出租車牌照需要參與競拍。2009年市場出售一張出租車牌照的費用最高達105萬元,深圳出租車行業的營運價格也創下國內“三高”:“份子錢”最高,達1.4萬元左右;燃油費最高,3元/次;乘車總費用最高,起步價10元。

2014年、2015年,網約車平臺進入深圳後,開始以燒錢補貼搶佔市場份額,深圳出租車行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以至於,出租車司機紛紛退租加入網約平臺,導致牌照價格大跌,出租車公司怨聲載道。

但王雪在研討會上堅持認爲,對於網約車這樣的新興事物,應當以包容的態度去看待,讓行業發展充分市場化,讓出租車與專車融合發展,政府不能代替企業決策,要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行業才能在震盪後邁向均衡。

“老百姓已經用腳投票了,但在傳統行業的固化思維、利益羣體形成後,改革受到的阻力很大,我作爲學者,應該告訴這個行業,未來趨勢是融合發展。”王雪表示。

王雪長期聚焦於交通領域議題,在各類專家研討會上建言獻策並被採納。課堂之外,她先後被選爲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度參與到深圳城市交通發展的建設中。

03

利用微信羣解決交通大小事

城市交通問題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不光是交通局、交警、規劃、城管等部門,水、電、網絡、燃氣地鐵公司等相關單位也涉及其中,解決問題往往需要跨部門合作,其中最大的難點是“跨部門溝通”。

爲此,王雪在2015年牽頭成立了一個名爲“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關注交通羣”的微信羣(下稱“交通羣”),該羣長期處於滿員(500人)狀態,匯聚了市領導、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以及交警、交委、軌道辦、規土委、城管局等政府部門一把手和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的專家,各方代表在羣內共議城市交通面臨的問題、討論解決對策。

“這個羣討論城市交通的大小事,光是‘網約車要不要合法化’的問題就討論了好幾天,有時候半夜醒來還能看見羣裏在對話。”王雪表示,在網約車合法化的問題上,不同職能部門觀點存在很大分歧。執法部門認爲依據現行法律它的合法性存在問題,但有觀點認爲,法律是滯後於經濟發展的,應當出臺相應的規則來引導行業發展。

如果線上討論沒有定論,羣裏的討論者又移步“線下研討”,組織考察團專題調研深圳交通問題,進一步就網約車是否合法化進行論證。最終由羣主王雪提出、交通羣內300多名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聯名支持的《關於交通部出租車網約車徵求意見稿亟待改善的四點建議》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內參《信息快報》採用,並上報省委省政府和中辦國辦。在隨後出臺的《深圳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交通羣的合理建議也被採納。

王雪介紹,截至目前,交通羣解決交通大小事已超過5000件,解決最多的問題就是深圳道路反覆開挖的問題。有很多網友調侃到,想到深圳的背景樂不是《春天的故事》,而是道路開挖的時候,鑽機的“鐺、鐺、鐺……”

“造成道路反覆開挖的原因在於,跨部門溝通無法協調的問題,常有單位動工就開挖一次,這個‘交通羣’可以解決部分因跨部門溝通導致的信息不暢、相互‘踢皮球’等問題。”王雪介紹。

有時道路反覆開挖也來自於一件小事。王雪說,有次羣裏有人反映了家附近的路段一星期連續開挖三次,但找了多個部門都沒有得到解決。羣裏的交通局領導看羣裏消息後馬上派人調查,發現是地鐵公司開挖路段,其原因是地鐵開挖時,挖出一顆大樹,但後來因地面打上混凝土板後,沒法再把樹移回,城管部門工作人員也沒法推動解決,就把大樹晾在那裏幾天,後來又找回地鐵施工方,打掉混凝土板把樹移回。

“拉羣的作用是打通‘部門牆’、迅速解決問題,作爲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我們需要履行相應職能。”王雪說,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包括有思想的市民在像交通民生事業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交通羣”最大的作用就是:凝聚共識。

在2020年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中,深圳在“交通與城建”的考覈中名列各城市首位,“交通羣”得知這一消息時一片歡騰,相互道賀。

這種通過微信羣協商議政的方式在城市社會治理的其他場景中被不斷複製,如今已作爲一種可複製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交通羣”受到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的高度讚賞及書面表揚,作爲最亮眼民生治理公益項目被選入“2019深圳民生成績單”,同時榮獲深圳政協2018年度優秀項目獎,並推送到廣東省參政議政工作交流會上做經驗交流。

04

將“慢行交通”帶回城市

在王雪看來,深圳交通儘管在評選考覈中拿得滿分,但它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年,她奔走疾呼,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行車道重新帶回城市。由於歷史原因,深圳的自行車道路資源嚴重缺乏。深圳立市後改造的第一條路——“深南大道”,在誕生之初原本“自帶”自行車道。資料顯示,1987年,全線貫通的深南大道“六車道寬、闢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

1993年,深圳在對深南路進行改造時,提出將其“半邊人行道改爲自行車道,現有自行車道變爲機動車道”,將自行車“擠上”了人行道。到 2004 年,深南大道兩邊的自行車道被取消。

資料顯示,1995年至2007年,深圳自行車交通比例由30%迅速下降至4.7%。而在2004年到2009年的5年間,深圳民用車輛數從65萬輛迅速增長至142萬輛。

“深南大道的路權全部交給了汽車。”王雪評價道,深圳超過兩千萬的人口,機動車保有量大概是350萬輛,即80%以上的市民出行需要依賴公共交通或者慢行系統。深圳的路權超過一半以上分給機動車,而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統佔用的空間不到50%。

另外,根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2019年的數據顯示,深圳自行交通車道里程約1759km(雙側),約佔道路總里程的13.7%,遠低於北京(超過95%)、上海(超過90%)等城市。

缺乏獨立的自行車道,同時增加了“騎車的人”與“步行的人”的出行風險。王雪指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打破“人非共板”的現狀,將自行車道獨立於人行道所在的平面,打造“慢行交通體系”來緩解這一現狀。

“慢行交通和小汽車應該享有同樣平等的路權保障,機動車、自行車和步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市民應處在一個“慢行安全城市”,而不是處在一個“慢行危險城市。”

近年來,王雪爲推進深圳“慢行交通”建設,頻繁在各大政府會議以及公共媒體平臺中提及,電動車、自行車出行是很多市民的出行選擇,發展“慢行交通”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所採取的一項戰略舉措,也是解決城市通勤和接駁公共交通的重要出行方式。

王雪多次與外賣、快遞、共享單車等相關行業代表進行座談。在她看來,外賣、快遞等目前是人民羣衆生活必不可少的需求,他們有獨立的通道,既方便了即時配送行業和騎車出行的市民,又保障了行人的交通安全,是個多贏的舉措。

王雪建議,將每條機動車道寬度收窄0.2米,開闢非機動車道。目前,機動車道寬大多采用3.25米國家規範,少數繁華路段收窄到2.95米。

“經過多地的實踐,2.95米的道寬是可以滿足行車和安全需求的。”王雪表示。在今年的深圳“兩會”上,她提出建議,在有條件的道路,甚至可以探索“四道分離”,將快速行駛的電動車和自行車隔開來。

“交通歸根到底是要解決人的出行問題,而不是車的出行問題,如果從解決人的出行角度來看,深圳80%的人出行需要依靠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統,但是它們所佔路權遠小於50%,從路權的角度來說,城市慢行系統,甚至是公交車道的建設和發展都需要更多資源給予支持。”王雪多年來堅持自己的觀點,並推動着改變發生。

深圳華強北,中國的“電子第一街”,這裏道路狹窄,機動車、電動車、行人出入頻繁。以振中路爲例,道路兩邊都是商家,人行道高低不平且大部分並非連貫,被安全島、停車場出口等打斷。不僅行人體驗極差,外賣騎手也因此得繞行機動車道上,導致送餐遲到不時發生。

在深圳交委組織的座談會上,在聽取騎手和行人的意見後,深圳市交通部門率先對振中路上進行試點改造,將三條機動車道劃出一條,改造爲非機動車道。2018年,深圳市政府印發了《深圳市完善自行車交通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按照“一年示範、兩年成網、三年完善”的總體目標,系統開展全市自行車道系統規劃建設。目前,深圳已建成自行車道約808公里。

今年,王雪撰寫的《關於平等路權下全方位提升我市交通安全的提案》,被評爲深圳市政協“十佳提案”。另外,她參與推動《深圳市自行車交通發展規劃》(2021-2035)的出臺。依據該規劃,深圳在2035年要打造成“世界自行車友好城市”,建設不少於2500公里的綠道,在主次幹道設置自行車道的比例不低於60%。在這份規劃中具體寫明瞭實現這一目標的38項的工作任務,細分爲66項的任務分解。

“深圳的風格是‘實幹’,它鼓勵創新、包容失敗,這是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王雪說自己是第二代抵深人,應當傳承袁庚那樣老一輩深圳人的奮鬥精神。

她在20多歲抵達蛇口的時間廣場看到那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時,內心激動萬分,她能感覺到這片土地的有力脈動。如今的深圳已過了40歲了,她在這座城市度過約一半的人生時光。

她見證了深圳東、西部港區停靠貨輪運載的集裝箱越來越多;她見證了深圳第一條地鐵1號線的開通,到如今已有11條線;她見證了深圳關內外出租車從“綠紅分治”,到如今出租車與網約車共存;她見證了深圳機場航站樓搬遷、二線關拆除以及自行車道從城市消失。

王雪說,交通人的最大成就是將“交通圖紙”畫在大地上,她不光見證了變化,還將自己所學投身於城市交通改變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