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 陈国栋 实习生 王晓红

7月26日早上7点,50岁的李先太驾驶机械化清漂船奉节水域环卫21号离开奉节县城外码头,驶往白帝城方向。

李先太熟练地操控,把自动化传送带伸入水中,沿途的枯枝和白色垃圾等漂浮物源源不断地被收集到船舱。

到中午12点,这艘船已打捞约25吨漂浮垃圾。当天上午,在长江奉节段水域,它与另外两艘机械化清漂船以及10多条清漂小船,总共捞起约150吨漂浮垃圾。

▲长江奉节段,环卫工人正在清漂小船上打捞漂浮垃圾。(奉节县环卫所供图)

为保障长江水域安全,从7月上旬开始,在我市库区的多个区县,清漂队伍放弃休假,冒着酷暑清理上游洪水带来的漂浮垃圾,以及退水后消落带的垃圾。

“重庆与四川若能建立水域漂浮垃圾联防联控机制,将有效缓解三峡库区清漂压力,化解水域各类安全隐患。”7月26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万隆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前段时间,万隆在重庆市委党校中青班学习期间,从建立清漂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垃圾治理方案、联合争取支持等方面提出建立川渝水域漂浮垃圾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受到市领导肯定。

▲奉节县江边,机械化清漂船正在忙碌。(奉节县环卫所供图)

6年清理水域垃圾约157万吨

四川、重庆同处长江上游,是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其中,四川全省96.6%的水系属于长江水系;重庆地处三峡库区核心腹地,长江在重庆境内长达691公里,境内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10条。

今年7月,受长江、嘉陵江上游四川地区及我市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嘉陵江洪水不断,其中连续两次洪峰从我市中心城区过境。

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垃圾,影响水域安全。重庆迅速启动清漂应急预案,256艘各类清漂船和船舶垃圾接收船、14台垃圾转运吊车、76台垃圾运输车辆全部投入一线。

据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下属的市环卫中心统计,今年7月1日至25日,我市共出动作业人员约2万人次,清漂船只3835艘次,清理江河漂浮垃圾约1.9万吨、消落区垃圾2609吨。

而在2020年,受几次洪峰影响,我市共打捞漂浮垃圾19.3万吨,清理消落区垃圾4.5万吨。

来自该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我市共打捞漂浮垃圾119.6万吨,清理消落区垃圾37.5万吨。

“这些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对江上的航行安全、跨江桥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万隆说,去年洪峰过境期间,沙坪坝区磁器口滨江路高架桥下,上游漂来的冰箱、电视、断木、桌椅、枯枝、杂草等一度堆了四五米高,通过采取岸上吊抓等应急措施,才化险为夷。

在万隆看来,如果重庆与四川建立了清漂联防联控机制,双方互通信息,联手处理江上的漂浮垃圾,清理行动将更加迅速有力。

▲奉节长江边,漂浮垃圾正被吊装上岸。(奉节县环卫所供图)

川渝清漂期待“同频共振”

万隆表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近年来,川渝两地水域漂浮垃圾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在联防联控上有待进一步突破。

目前,双方尚未建立日常统筹机制,漂浮垃圾治理不同步;缺少汛期联防机制,漂浮垃圾拦截不及时;缺少联动投入机制,经费设施保障有差距。

以组织实施部门为例,重庆范围内水域清漂由市城市管理部门牵头,所属环卫机构组织实施,市、区(县)两级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清漂保洁工作。四川省范围内水域清漂工作由省河长办牵头,落实到基层,则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双方尚未建立起横向联系的工作机制。

万隆介绍,由于川渝两地汛期未建立汛情、漂情共享机制,每年6月到10月主汛期洪峰到达库区时,因拦截不及时,随洪峰漂流到库区的垃圾约占全年库区漂浮垃圾的50%以上。其中包括大量农作物秸秆、树根木料、塑料餐盒、动物尸体等漂浮垃圾,这些垃圾被冲进三峡库区内回水区域,清理难度加大。

据市环卫中心估算,每年汛期,从四川上游地区进入我市的漂浮垃圾平均达3万多吨,环境安全压力不小。

万隆说,川渝两地清漂保洁主要靠地方投入为主,未建立联合争取政策支持的机制,经费、设施短板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三峡库区清漂保洁资金主要由省市级财政拨款和三峡集团公司委托清漂经费两部分构成。近年来,清漂船舶运维成本、劳动力成本翻了3番,而三峡重庆库区清漂保洁经费一直维持在2013年的8300万元/年,库区各区县普遍反映经费不足。四川也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

而在清漂保洁设施设备方面,重庆目前的设施设备,仅能满足日常清漂需要,汛期应急处理时则显得“捉襟见肘”。同时,四川等上游地区目前基本无机械化清漂船,清漂保洁作业仍靠普通小型船舶和简单的清捞机具进行临时打捞,难以应对汛期大面积漂浮物。

建议川渝加强五方面合作

为加强长江上游水域漂浮垃圾治理,保护好一江碧水,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万隆提出了重庆与四川加强合作的五个方面的建议——-建立清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漂浮垃圾日常管理;联合制定漂浮垃圾治理方案,统一作业管理标准;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漂浮垃圾治理效率;共同争取政策支持,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联合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在联席会议方面,他建议由川渝两地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水利、交通等部门共同建立川渝水域漂浮垃圾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会商、信息通报、应急联动、沟通协调、联合处置等工作机制,对汛期和蓄水期应急清漂工作、清漂安全保障等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建立川渝两地江面日常巡查机制,共享汛情、漂情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漂浮物实行层层拦截,从源头上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上游漂浮物等。

“希望双方能联合编制川渝两地水域漂浮垃圾治理规划和工作方案,共同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漂浮垃圾治理技术、标准和规范。”万隆建议,对沿江生活垃圾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定期清理,加强监管。统一岸线治理要求,严禁在河流两岸滩涂种植农作物、花卉苗木,定期清理灌木杂草。种植生态公益林,强化水土保持。同时,完善沿岸垃圾收运体系,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等。

在技术攻关方面,他建议开展对浮萍、水葫芦等水生物垃圾污染的治理技术攻关,防止局部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环境;针对江面清漂作业效率不高等问题,共同开展清漂设备和转运设施的研发,实现清漂保洁工作机械化操作、智能化分拣、无害化处理等。

重庆四川密切联系积极推进

万隆提出的建议,受到我市几位市领导肯定。随后,他将建议转给四川方面,立即引起对方高度重视。

“这些建议很好,我们和重庆有关部门正保持密切联系,研究推进相关工作。”7月27日,四川省河长办有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们看到建议后,正在全省摸排河流现状和清漂情况,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由省河长办牵头、部门配合、各地级市和自治州负责的清漂体系。

该负责人对重庆有专业、稳定的清漂队伍表示赞赏。他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保护长江、嘉陵江等江河的工作中,四川相关部门和市、州将担负起上游责任,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努力为下游减轻压力。

他建议,在每年汛期前,双方可协同启动城乡大扫除,重点对河岸和滩涂等的垃圾进行清理,从源头上严防垃圾入江。同时,双方可先期在毗邻地区的江河开展试点,进行联合清漂等。

目前,重庆、四川有关方面正加强洪汛期应急清漂保洁、洪水退水后消落区垃圾清理等工作。

因管理体制等原因,川渝江河清漂联防联控工作,目前正由重庆市河长办与四川省河长办对接。双方对下一步的深入合作,充满期待。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