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空間·可當代藝術中心、The Boxx 城市樂園、馬蘭花微劇場……今天,又有新一批10家演藝新空間單位正式獲得授牌,這意味着上海演藝新空間總數已經達到了90家,目前仍有源源不斷的餐館、書店、酒店、咖啡館、文創空間正向市演協提交申請書,等待資格審定。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全市演藝新空間總數將突破100!”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無不自豪地宣佈。

從演藝新空間增量提質,到上海街頭藝人成“街頭明星”、從民營院團原創爆發、到上海劇場行業實現市級文明行業“二連冠”……過去一年,上海演出行業亮點頻頻,以優秀的姿態在各個領域領跑全國,這讓身爲協會會長的韋芝在與其他城市同行交流時“底氣十足”。

“經常有人問我,你們協會怎麼來組織工作?我說其他都不重要,因爲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但我們上海演出行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市演協有八個領域的專委會,他們就一個目標:領跑。”韋芝說,這些領軍人物始終清醒地帶領着隊伍在探索、思考、行動,“他們有些是民營院團的團長,有些是劇場的經理,但他們不只關注自己的經營,他們的眼光是注視着前方的,關注的是整個行業,是全國,是世界。”

民營院團:堅持主旋律創作,堅持紮根基層,堅持品種多樣,堅持市場歡迎

全年演出場次已超過1.6萬場、全年總收入超過2.5億元的上海民營院團,在建設上海文化“大碼頭”、邁向亞洲演藝之都的道路上,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力。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上海各民營院團爲創排紅色題材作品,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與熱情。一批原創佳作登臺亮相後,受到觀衆和市場熱烈歡迎。上海新東苑滬劇團滬劇《飛越七號橋》取材解放戰爭真實歷史,唱響了一支烽火硝煙下的英雄讚歌,日前在保利上海城市劇院再度上演,同樣收穫掌聲無數。

“對民營院團而言,做一個原創作品,很難很苦,但我們還是想堅持下去,用好的作品回饋觀衆,回饋社會,”團長沈慧琴說。新東苑滬劇團成立於2015年,近年來連續創演了《夢中家園》《心有淚千行》《河水清清》《啊,母親!》《玉蘭花開》等六臺原創滬劇作品,受到社會各界讚譽和觀衆好評。

而作爲今年中國音樂劇市場最大的爆點、音樂劇《趙氏孤兒》仍在全國巡演路上,所到之處掀起陣陣熱浪。徐俊戲劇藝術中心大膽碰撞東西方文化,將現代性注入中國古典文本,創造性的改編贏得觀衆叫好。“年輕人不是崇洋媚外的,觀衆的掌聲說明了一切,”導演徐俊說,音樂劇《趙氏孤兒》在創作之初就是按照精品劇目的標準打造的,“音樂劇雖然是舶來的藝術,但在本土紮根日久,中國人可以很自信地用音樂劇來講故事,這個載體也完全可以成爲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陣地。”

高溫敵不過觀衆的熱情,歲月抹不去深愛的初心,前不久,以“中國好人”湯曉紅爲原型創作的滬劇《石榴紅了》在奉賢區會議中心正式首演。“等你這顆淚,等了這麼久,等你這顆淚,等了六春秋……”臺上,勤苑滬劇團團長王勤飾演的唐曉紅用顫抖的手指抹去丈夫的眼淚,臺下,觀衆也在悄悄拭淚。這已經是第三次將“中國好人”搬上舞臺,勤苑滬劇團始終立足於基層故事,爲百姓送上“家門口的演出”,每年滿足全市近200家基層單位的文化配送需求,讓新老戲迷有口皆碑。

上海老牌民營院團現代人劇社則在新晉時尚地標上生·新所連續舉辦戲劇節,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質演藝內容,爲昔日的海派建築遺存書寫了新的劇本,也拓寬了民營院團的經營思路。

“堅持主旋律創作,堅持紮根基層,堅持品種多樣,堅持市場歡迎”是上海民營院團的創作特點,無論是面對市場競爭還是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始終有勇有謀有創新有成效地應對演藝市場新挑戰。

除此之外,上海各書場也積極迎接“建黨百年”,紛紛演出紅色經典評彈的書目片段,2021年上半年復工開業的14家書場已完成演出1364場,受到聽衆的熱情讚揚。

演藝新空間: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將成爲下一個賽程

演藝新空間——這個全國首創的“N+演藝”模式,開業內先河,通過兩年的經驗探索,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跨行業、多業態發展之路。

據市演協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演藝新空間累計演出場次逾萬場。截至今年上半年,演藝新空間尚演谷的《不眠之夜》137場演出票房高達3111萬元,具有極強的商業潛力。而與人民大舞臺連通的亞洲大廈一連開發了九個演藝新空間。首部駐場演出《阿波羅尼亞》自2020年8月首演至今已演出超過330場。

即使在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仍有不少演藝新空間依舊保持良好運營業績,在演出場所開放後超額完成目標演出場次。上海大世界、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及水上大舞臺等16家演藝新空間全年演出總場次達到3500場。

沉浸式表演、小型特色音樂會、Live秀、樂隊演出、脫口秀……與傳統劇場相比,演藝新空間的表演形式更爲靈活,這些氣氛足、互動性強的中小型節目,深受市民觀衆尤其是年輕消費羣體的歡迎,滿足了部分人羣的休閒與社交需求。

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越來越多的上海專業劇場也開闢出舞臺之外的表演空間,進軍演藝新空間領域。“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將成爲下一個’賽程’,”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認爲,演藝新空間將成爲探索多業態發展的突破口,有助於創新營運模式及演出項目。

這裏有一支充滿正能量的、深受市民百姓喜愛的城市藝人團隊

今天,上海的街頭藝人可以稱得上是城市街頭的素人明星了。不久前的“七一”,他們在靜安公園門口舉辦的紅歌演唱會感染了很多人。在多個新冠疫苗接種點也有他們賣力演出的身影。這是一支充滿正能量的、深受市民百姓喜愛的城市藝人團隊。近八年來,上海持證街頭藝人數量已達17批300人,2020年全年演出超過一萬場,爲逾百萬市民遊客帶來歌聲與歡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五五購物節”、“六六夜生活節”中,上海街藝團隊在全市30多個點位同時鋪開,完成100多場演出,成爲了上海“文商旅融合”的一支文藝輕騎兵力量,受到市民觀衆的普遍讚揚。今年5月,上海街藝與杭州聯手,創建了首個“雙城街藝節”,在長三角推出了又一個“上海文化品牌”。

韋芝介紹說,目前上海街藝已有一整套較爲成熟的自治管理辦法,他們的個體性質不變,有組織、有計劃、有監督、有措施,始終堅守街藝守則,形成了一支能體現“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品牌團隊。

此外,今年上海劇場行業再次榮獲了“上海市文明行業”的二連冠。這是劇場行業堅持日常管理的成果,也展示了上海劇場的服務規範。

爲進一步提升劇場服務的窗口形象,市演協於上半年及時組織了對全市劇場星級服務員的考評工作。經過嚴格的考覈程序,共評出全市13位五星級服務員(其中四位獲首席五星級服務員),34位四星級服務員、113位三星級服務員,他們爲展現上海國際大都市“劇場文明窗口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作者:童薇菁

編輯:姜方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