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減”見效關鍵在守好學校主陣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的發佈,標誌着近來受到廣泛關注的“雙減”終於落地,引起巨大反響,網絡上議論紛紛。其中,大家最爲關心的話題之一,就是“雙減”如何能真正見效。

通讀整個文件,“雙減”直接限制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規模,縮減了其進行課外培訓的時長,對校外培訓機構而言可謂是影響巨大。然而,治教培機構易,治教育焦慮難。正如許多家長所擔憂的,如果學生沒有在學校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沒有改變現有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教育領域內的“劇場效應”就不會消解,對培訓的需求可能還會通過其他手段滿足。

毋庸置疑的是,政策從制定到落地取得成效,還需要一個過程。在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爲的同時,“雙減”政策想要真正見效,關鍵還在於要守好學校這個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將這塊主陣地做大做強。

首先,守住課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是國家教育系統的最基本單元,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最基本的形式。校外培訓興旺發達的原因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效率不足,因此,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是減負的根本所在。

除了睡眠以外,一天之中,學生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身心發展的。在課堂教學達標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可以有效削弱尋求校外培訓的動機,即良好的課堂教學有利於減少絕大多數學生和家庭的補課需求,進而推動減負真正落地。

其次,課堂教學成敗關鍵在教師,守住課堂要求教師設計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留好每一次課後作業。

隨着國家不斷降低課程難度,一些教師誤以爲課堂教學變得簡單,甚至出現少數教師“學校不講課外補習講,課堂不講培訓班講”的情況,將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變成了額外的教學任務,甚至藏私不講,而留到課外補課以圖牟利。這不僅爲校外培訓“推波助瀾”,也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形象,損害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地位。學校和相關主管部門要堅決抵制此類行爲,發現後要嚴肅處理。

科學佈置作業不僅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還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機。作業的價值在於鞏固當日所學,同時促進學生課後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這需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佈置作業不是爲了“刷題”;二是作業不是留給家長的,要由學生來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優秀的作業應該具有趣味性,要有拓展性和開放性,能夠持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深入思考,能夠激勵學生將學到的書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能力的自主發展。

第三,進一步完善課後服務,解決家長後顧之憂,讓學生在校內“喫飽”“喫好”。

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可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課後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爲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於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目前,教育部明確開展“5+2”,即每週5天課後兩小時的課後服務,時間對接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的課後服務在今年秋季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另外,諸如開展暑期託管的政策措施也意在滿足家庭的託管需求,進一步降低家庭教育成本。

第四,要加大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力度,縮小校際差距,做到校校達標,個個精彩。

縮小域內同學段學校間的差距可以有效地緩解擇校熱,也就可以很好地抑制爲升入好學校而不斷惡化的競爭性補課,進而也就從根本上斷絕了校外培訓的“補課市場”需求。

在縮小校際差距時要注意:既不是“千校一面”追求同質化教學,也不是削峯填谷平庸化發展,而是要在優質均衡的基礎上辦出各自的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爲我國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意見》進一步指出,減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守住學校這一主陣地需要進行系統的思考和全方位的設計,如既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溝通機制,又要創造性地做好課後服務工作;如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有效吸納“銀齡教師”到校參與服務;如既要完成國家要求的教育教學任務,又要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探索如“選課走班”等教育教學改革。

總之,守住學校這一主陣地就是守住“雙減”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能將“雙減”落實到底。

半月談評論員郭元婕(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