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7月28日,在“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集中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表示,浦东开发开放坚持规划先行,一批国家级开发区等重点区域,聚焦主导产业,突出功能导向,推动产城融合,发挥龙头带动,成为浦东改革发展创新的重要承载区。“十四五”期间,落实《引领区意见》,浦东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区域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密度,丰富城市功能。

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集中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现场。摄影:黄日阅

杭迎伟表示,从发展空间布局上,浦东聚焦打造金色中环、五彩滨江、创新走廊。

金色中环,即打造“金色中环发展带”,进一步提升浦东中环的经济密度和城市功能,成为点亮整个区域发展的金色环线。全长约29公里,主要是“3+5”重点区域,总的目标定位,是要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技创新标杆区、新基建和新理念实践区。目前已经驶入全线发力快车道,“十四五”期间推进286个项目,总投资约6000亿元,今年正在推进164个项目、年度投资280亿元。

五彩滨江,浦东黄浦江岸线全长43公里,目前贯通22公里。浦江东岸及其腹地,既是景观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浦东金融、航运、贸易、科创、文化等功能的重要承载地。目标是要打造成最美世界会客厅,营造可阅读、能漫步、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当前重点是加快滨江南延伸段贯通,推动景观功能、生活品质、管理服务“三个提升”,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两个转变”。

创新走廊,由北向南串联起浦东主要的产业功能区域。将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促进张江、临港、金桥、外高桥等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加强研发、中试、产业化等产业环节相互支撑,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格局。强化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引领,带动镇级产业园区提质增能,不断提升创新走廊的经济密度、产业高度、辐射宽度。

从重点发展区域看,浦东聚焦主题城市建设,提升区域特色与品牌。

陆家嘴金融城,以金融为主导,航运、贸易、专业服务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品牌全球影响力显著增强。接下来将聚焦国际资管、融资租赁、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金融核心产业能级,打造一个金融特征明显、金融要素集聚、金融服务专业、充满生机活力的金融城。

张江科学城,规划面积从95平方公里扩大至220平方公里,将加快大科学设施、创新转化平台等“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持续完善热带雨林创新生态环境,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新要素碰撞交流、聚合裂变,打造成为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科学之城、创新高地。

外高桥贸易城,已形成8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销售规模的商品品类,以及10个国别馆、多层次的总部经济体系。接下来将全面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参与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贸易。

金桥智造城,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创新趋势明显,成为浦东“未来车”、“智能造”等硬核产业高地。接下来将围绕先进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推进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的制度创新,加快金桥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外双循环的智能制造开放合作窗口。

世博前滩,将着力打造“商务会展功能凸显、总部企业机构集聚、文化休闲空间多样、国际交流丰富多元”的世界级中央活动区。特别是,世博前滩地区演出座席将达到6.6万个,规模超过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每月演出场次超过300场,成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核心承载区。

国际旅游度假区,经过五年发展,上海迪士尼项目不断完善,度假区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核心区已形成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多种业态和旅游休闲功能并存的发展格局。接下来将加大力度推动周边片区开发,丰富度假旅游功能、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浦东枢纽,由浦东国际机场和铁路上海东站组成,与虹桥枢纽构成上海两大国际枢纽。目前浦东正在按照“站城一体、功能复合”的原则,加快推进“一站一楼”建设,核心区年内开工。建成后,浦东人既可以在浦东坐飞机,还可以在浦东坐高铁。同时以东站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的规划开发,浦东将分区域、分阶段有序开发,打造产城融合、标志性的城市门户。

临港新片区,将积极推动国务院总体方案全面落地,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努力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更好发挥“试验田”作用。聚焦开放型前沿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制度创新,建设智慧生态、宜业宜居的南汇新城,更好发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动机作用。

澎湃新闻从上述情况介绍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浦东“起步冲刺、全程发力”,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7%,继续发挥了全市经济压舱石、稳定器、动力源作用。上半年,浦东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1%,有力带动了整体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主要支撑力量。同期,新增各类企业1.8万家、增长55.1%,财政收入增长22.6%,在各项惠企政策支撑下,市场主体的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新增就业岗位95367个,完成全年指标的95.3%。

责任编辑:李跃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