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何振興 劉子豪 朱敏 徐逸卿

江蘇省無錫市北倚長江,南瀕太湖。7月27日,颱風“煙花”從無錫過境,城鄉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然而, 當下午“煙花”離去,北邊低窪地區的居民家和農田,沒有出現大面受淹,當晚18點地鐵也恢復正常運行,市民生活秩序更是沒有受到嚴重影響。

無錫如何科學應對,採取了哪些有效方式,確保市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7月28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該市相關政府部門和社區負責人。

未雨綢繆,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

7月26日起,受颱風“煙花”影響,大運河無錫站和太湖平均水位快速上升。到7月27日上午8時,大運河無錫站水位達到3.95米,超警0.05米;太湖平均水位3.71米;長江江陰最高潮位6.27米,超警0.37米。

在無錫市梁溪區老市民徐老伯的記憶中,過去遇到類似這種“颱風+暴雨”的天氣,不少低窪地區一樓的居民家和農田都會被淹,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但近年來,已經很少再見受淹了。

記者瞭解到,這種變化關鍵在於無錫樹牢底線思維、增強責任意識,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全力以赴、毫不鬆懈抓細抓實防汛防颱工作,通過強化科學監測預警,加強風情、雨情、水情、險情監測,開展聯合會商分析和研判,多渠道多形式及時發佈預警信息,以及充分發揮水利工程防汛減災特殊作用。

用無錫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的話來說,“我們堅持預防預備與應急處突相結合,強化排查巡查、隱患整治、應急準備等有效有力舉措,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有序運行。”

無錫金城新村2392戶住戶,有不少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40多年的老房子,遇到颱風或暴雨天氣,最容易出現道路積水、外牆脫落、高空花盆掉落等。

如何消除隱患?

“我們提前在小區大門,不間斷地播放防疫和防颱風的注意事項,請廣大居民做好防護,關緊門窗,減少外出,不在室外拉線充電。”無錫市梁溪區金星街道金城社區黨總支書記朱雯燁說,我們還對道路排水系統、易堵點等,提前進行排查和清理,高空花盆全部搬離,抽水泵車和救援人員提前到位到崗。

朱雯燁告訴記者,目前,由社區工作人員、物業人員和志願者組成了一支80人應急小分隊,日夜輪流在小區巡邏值班、實時巡查。對發現有大面積牆體脫落的住房, 第一時間在樓道外拉起了警戒線,放置了提示牌和圍擋,並有專人在警戒線附近值守,避免居民被誤傷。

無錫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5日無錫市防颱風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後,市防汛防旱指揮部針對預計28日前全市仍有較強風雨的情況,及時發佈安全提示,明確在Ⅱ級響應終止前,戶外建設工地、校外培訓機構等一律停止運行,並進一步通過加固室外懸空設施、對地下車庫落實排水應急預案等,全面消除隱患,保駕護航羣衆安全。

記者從無錫市防汛防旱指揮部瞭解到,至7月26日,全市累計出動排查除險人員2.7萬人次,排查老舊房屋12567間、臨時工棚2197間、地下空間1487處,巡查堤防1434處,加固廣告牌2046處、塔吊等高空建築物1276處、農業大棚7553處。

緊瀕太湖的無錫市濱湖區是防汛的重點地區。今年,該區趕在汛期前,提前完成太湖大堤濱湖段剩餘工程,翻建馬圩四號排澇站,加固或改造十八灣護岸、馬圩南西北大堤、閭江口護岸,以及閭江口節制閘、馬圩北船閘、漁港套閘等重點防汛設施,確保關鍵時刻不出問題,切實保障城市安全。

智慧加持,用科技“利器”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在無錫市政府相關領導看來,防汛防颱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各級防汛行政、技術責任人要下沉一級、靠前指揮,切實擔負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更要實施嚴密的舉措,依託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強雨情汛情險情監測預警,提高安全防範工程設計標準, 通過“人防+技防”,切實保障城市和居民生命安全。

“在迎戰颱風‘煙花’的防汛戰役中,我們通過科技賦能,依託智慧水利平臺,構築起‘數字防汛防線’。”無錫市水利局相關領導說。

無錫建立的防汛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對接起省、市、縣(區)、部門四級防汛數據中心,匯聚起769個實時監測站點,包括水位站332個、雨量站210個、工情站128個、流量站1個、降雨預報站84個、工程視頻14路,覆蓋了無錫全域的雨情、水情、工情數據。

今年,無錫又實現了全市64個道路易積水點和18個易積水公鐵立交視頻的實時監控,通過這個數據中心能快速全面瞭解汛期道路積水情況,實現智能監控預警,一旦汛期突發險情,可立即投入開展現場應急監測及隱患排查,險情處置效率提高了30%以上。

截至7月27日8時,無錫通過該決策支持系統,全市累計完成地下空間排險2562處、老舊房屋排查32399間、塔吊等高空建築物排險加固2075處。

防洪調度無錫還有一大“利器”,就是已建成的無錫城市防洪大包圍實時洪澇預報預警與閘泵工程智能調度系統。這是利用江蘇省太湖地區水文-水動力河網模型,可以以模型庫的形式集成“時段+未來降雨+實時水情”的場景組合,通過研發核心算法、知識庫自學習程序優選與預報降雨相適應的防洪調度方案,實現水利工程調度從“人工經驗調度”向“模型智能調度”的跨越。

7月21日,該智能調度系統在宜興橫山水庫防洪調度實戰演練中大顯身手,既模擬了溢洪閘啓閉、泄洪演進場景,又展示了橫山水庫防洪調度演練實景,初步實現了數字孿生、數字映射技術在防洪調度體系中的應用。

有着“三山二水五分田”所稱的宜興市,是自然災害易發地區,如何確保雨季道路交通設施安全?

“早在雨季來臨前,我們就利用引進的探地雷達技術,爲老城區部分市政道路進行‘體檢’‘會診’路基塌陷、地下空洞等路面下的隱患,爲老城更新和保護去除安全風險,提供決策依據。”宜興市住建局市政處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瞭解到,這套設備最深可探測到地下3米左右的情況,哪裏有空洞,哪裏有塌陷,甚至這些異常位置的規模尺度和空間展布形態等都一清二楚。而且,由於探地雷達是一種無損檢測方法,具有快速、連續、分辨率高等優點,“體檢”不會對路面造成損壞。

無錫市濱湖區防汛部門爲提升探測水平,將安裝於閘門及船舶進出口的老式浮子式水位計更換爲先進的雷達水位計,解決了易碰撞破損、維修成本高週期長等問題,提升探測精度和抗干擾性,並降低了維護成本。

颱風“煙花”來臨前夕,無錫高新區一萬一千多個沿街店鋪及戶外廣告店家收到了溫馨提示。這是該區研發的智慧城管系統在防汛搶險指揮中的全新應用。

無錫高新區城管局數字化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李忠蘭告訴記者,該系統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目前已彙集了建設工地、沿街店鋪、違法建設、戶外廣告、農貿市場、商業綜合體等六個大類約12000餘個管理對象的幾十種詳細數據。

平時,城管隊員可以通過該軟件完成對自己轄區內管理對象的服務和管理;戰時,通過對系統內數據的需求篩選,可以對這些管理對象開展相關提醒事項的精準派送。

“今後,我們還將建設統一的數據中間池及可視化指揮調度平臺,加強智慧城管平臺中各系統間的數據關聯,提高大數據分析能力,提升指揮調度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進一步滿足日常工作及應急情況下的需求,確保信息報送渠道通暢,一旦發生險情,及時、科學、高效進行處置。”李忠蘭說。

如今,無錫過去傳統的防颱防洪應急做法,正在被新的理念、先進技術裝備和科學方式所替代,有效提升了應急保障能力,築牢了防颱防洪的“安全屏障”。(受訪者供圖)

編輯:黃磊

審覈:朱麗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