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襯衫、黑西褲,將頭髮一把束在腦後,佩戴上工牌、黨徽……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前埔北社區黨委書記陳建萍在一通通電話中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陳建萍是80後,雖然年紀不大,卻從2008年投身社區工作開始起,便以“大媽”自居。“社區大媽本身就給人一種親切感,對社區工作者來說,與居民之間的這種親切感尤其重要。”她說。在陳建萍心中,自己便是社區的“當家人”,社區的事就像她的自家事。正是因爲這份責任感,十幾年來,無論遇到什麼棘手的問題,她始終堅持用智慧與真情去想辦法解決,最終,她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認可,也獲得了諸多榮譽:先後獲評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和中國優秀社工人物等榮譽稱號。2017年,她還光榮成爲黨的十九大代表。

兩度破解“公廁難題”背後的治理智慧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前埔北社區黨委書記陳建萍(《北京週報》記者 張巍攝)

初見陳建萍,她正拿着手機通話。掛了電話之後,她連聲抱歉,並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在她們社區內有一個佔地約三萬平米的前埔健身公園,免費爲周圍市民提供包括健走、門球、籃球、乒乓球在內的健身場地。而就在採訪前一天,陳建萍收到通知:健身公園原先的公共廁所因爲裝修改造,將關閉一個月。

“這可不是小事,涉及幾千名每天去那裏鍛鍊的市民,必須馬上找到解決方案。”陳建萍說道。她迅速翻查相關資料,與負責該轄區的社區工作者一起,當天就將健身公園周邊環境再次摸了一遍底。最終,她將視線聚焦到了距離健身公園100米左右的思明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如果體校願意將綜合樓一層的廁所在這期間開放給健身公園的市民使用,那便可以解決這個‘燃眉之急’。”陳建萍說。然而,她也知道,出於疫情防控考慮,涉及校外人員進出的問題,體校肯定會有所顧慮。“就算希望渺茫,我也要試一試。”她說。

果然,不出陳建萍所料,體校的負責人對她的建議表現出了很大的顧慮。“我非常理解他們對這一提議的擔憂。畢竟,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學校等教育機構實施的是封閉式管理,因爲使用廁所這件事讓體校校園一下子多了很多市民,確實在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會有很多隱憂。”她說,“但是,上廁所也是到公園健身的市民最基本的需求,我們也必須照顧到。”思來想去,陳建萍還是覺得,體校距離健身公園最近,如果能夠開放一層的廁所,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不甘心的她聯繫了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的環衛中心,與相關負責人共同來到體校,與校方面對面地商量此事。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向校方表示,在這個關鍵時期,健身公園的市民和社區都需要體校的鼎力相助,希望可以三方一起找到一個既可以解決市民所需,又可以保障體校師生安全的方法。

最終,體校的負責人想到:如果能將使用體校綜合樓一層廁所的市民與體校師生用不同的校門與通道隔離開,校方的管理壓力、安全壓力就會相應減輕。而環衛中心的負責人則表示,如果體校開放廁所供市民使用,環衛中心會安排專人在此進行保潔維護,以減輕體校保潔人員的壓力。健身公園的市民的一條“方便”通道就此打開。

“體校還爲前來保潔的工人特別安排了一間休息間。”陳建萍說,“這個問題的解決是我們三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的成果,最終目的都是爲了給健身公園的市民營造良好的環境,方便大家的生活。”

陳建萍在前埔健身公園門球場地前。(《北京週報》記者 張巍攝)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陳建萍第一次爲了前埔健身公園市民的“方便”問題操心了。2013年,爲了有效推進城市社區治理工作,整個社區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入戶走訪徵求意見,但沒想到很多羣衆直接回了一句:“等你們把健身公園的公廁問題解決了,再來徵求意見吧!”陳建萍被這句話噎住了。

那時的前埔健身公園,每天吸引數千人在此活動,卻沒有一個對外開放的廁所,這是個“老大難”問題。

羣衆們的質疑聲讓社區工作人員有些失落和泄氣,陳建萍卻鼓勵大家:“不管怎樣,我們總要盡力爭取解決這個問題。”之後,陳建萍帶着同事多方協調溝通,跑平鞋底,磨破嘴皮,終於協調廈門市門球協會騰出空間將廁所對外開放,社區以此爲契機,帶動了公園的提升改造。

看着面貌一新的公園,羣衆露出了笑容。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修公廁期間,陳建萍經歷了一次左腿膝關節手術。術後不久,她就返回工作崗位。因爲一直奔波協調,沒有得到很好的術後康復,她的左腿和左腳都落下了病根,時常痠痛不適。

這以後,一遇到困難,居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她:“走,找建萍書記去!”

開到家門口“平價”托幼中心

陳建萍與思明早教的工作人員交流工作。(《北京週報》記者 張巍攝)

在陳建萍看來,作爲社區工作者,就應該始終堅持以居民羣衆的需求爲出發點,通過發揮各類主體的作用,來更好地爲社區居民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

2014年,在得知社區很多剛生完孩子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後,已爲人母的陳建萍很能理解。她想,如果把托育機構開到社區,就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家庭解決兩三年內的育兒難題。“我沒有做過教育,更不瞭解早教行業的情況。我只想,我們社區工作就應該對居民的需求有所回應,遇到不熟悉的領域,可以發揮社區的優勢調動各方資源,從不瞭解進而瞭解。於是,我聯繫了教育局和衛健委,與相關部門溝通了我的初步想法——在社區內開一家針對0-3歲兒童的早教托育機構,幫有需要的家庭照顧小孩。”陳建萍回憶道。

最終,她找到了一家資質和口碑都俱佳的早教機構,但是,由於早教公司都是市場化運作,學費大多不菲,一旦進駐社區,收費標準必須降低。爲了說服這家早教公司進駐社區,陳建萍將社區開辦早教機構的優勢一一擺出:首先,社區將爲機構提供相關場地,公司可以省去一筆租金成本;其次,通過社區平臺,早教公司的廣告成本也可節約。“通過這些成本的節約,就可以讓利給社區的居民,最終達到‘雙贏’。”陳建萍說。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廈門市首家0-3歲早教及托育中心創立了。“用這種半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開展嬰幼兒早期托幼托育,也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小區居民早教的需求。”她說道。

2016年起,隨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爲了解決社區居民越來越多的托幼托育需求,陳建萍開始考慮推動托育中心的升級。“尤其是自己2017年成爲二胎媽媽之後,我更理解大家的托育需要了。如果可以把中心擴大升級,那就能有更多的孩子得到日間的照料,就可以解決更多家庭的後顧之憂。”她說道。她的想法也得到了街道領導的支持,2019年,社區早教托幼服務中心——思明早教完成了改造升級:由原來的一層變成了兩層,班級也從兩個班擴展成了三個班。

除了托育中心,陳建萍還開辦社區暑託班,解決雙職工家庭孩子暑期無人照料的難題;邀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前來,舉辦各類主題活動,打造幸福家庭成長體驗坊;與各大機構合作,爲社區老年大學設置朗誦、模特、聲樂等各類藝術課程;推行個性化的志願服務模式,推動鄰里互動,引導居民實現互助、自治……

“社區工作活雜事多,但關係着每個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陳建萍說。紮根社區十三餘載,陳建萍以創建幸福社區爲主線,不斷完善創建機制,全方位提升社區管理水平,在她的掌舵下,前埔北社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等150多項榮譽。

而年初由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發佈的《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顯示,2020中國宜居城市前十名中,廈門位列第八。一座宜居城市是由一個個像前埔北社區這樣的幸福社區組成的,而一個個幸福社區,則蘊含着無數個像陳建萍這樣的社區書記爲之付出的智慧、真情與汗水。

責任編輯:呂翎

設計排版:盧一凡

來源:北京週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