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和電視有了“適老化”標準,更多領域待開拓——這是《經濟日報》一則報道中的內容。

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讓科技更好服務老年人……近年來,“適老化”成爲熱詞,頻頻引起熱議。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在此之後,智能終端“適老化”改造持續加速。不少老年人的“雲”上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手機裏,字體、圖標變大了,桌面佈局更清晰;電視遙控器有了“極簡風”,更方便老年人操作;一些APP增設了“語音助手”等功能,當好老年人的小幫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電信終端產業協會、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共同發佈了三項技術標準,對智能手機和電視的適老化設計做出詳細規定。標準有了,必將引導更多商家加入這一行列,更好地造福於老年人。

當然,如果充分對接需求、考慮“痛點”,現有的“適老化”改造還是覆蓋面窄了、步伐慢了。

首先,要更廣。老年人所遭遇的“數字鴻溝”,僅限於手機、電視嗎?當然不是。眼下,萬物互聯。各種智能家電、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深入融入生活。從智能空調、廚衛到智能血糖儀,從面部識別、語音操控到手勢控制,各種場景、各類領域,都應多些“適老化”思維,讓老年人多一些便利和從容。

其次,要更“深”。“適老化”絕不只是把字體變大,而涉及裏裏外外、方方面面。“適老化”改造也絕不是增負擔、添麻煩,而是大勢所趨、是廣闊商機。必須承認,多年來,智能終端爭相“哄搶”年輕人,從產品設計到具體細節,從第一版到迭代更新,無不考慮年輕人的需求、口味。事實上,得老年人也可以得未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4億人,佔總人口的18.70%。接下來,其規模仍將持續快速增長。知老、懂老,研究老年人的訴求,考慮老年人的使用習慣,這是民生工程,也是市場商機。更多企業應該意識到,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社會供給“不適老”之間的矛盾將逐漸凸顯。在更深層次上推進“適老化”,這是時勢使然。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警惕。“適老化”是商機,但絕不能成爲精準“收割”老年人的利器。從報道來看,有些APP打着“適老”的名義,添加0元領水果、簽到領金幣等“誘惑”,坐等老年人上鉤。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智能生活,同時避開各種陷阱,二者缺一不可。

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廣州日報·新花城圖片記者 莫偉濃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