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劉垠

“伊春的緯度很高,隆冬的黑夜很長,漫天的星光照亮了放學回家的路。仰望星空,屈原曾發問,日星安屬,列星安陳,小孩會好奇宇宙空間會有什麼?我夢想有一天我能找到答案。”

在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從一個詩意的故事開始,長髮披肩、溫婉美麗的孫振蓮動情講述了她的航天夢。

她是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發射支持系統型號主管,她是那個曾讓全網動容的“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

兒時想要探索宇宙的夢想、年幼時聽到“美國爲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從不同的角度襲擊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新聞,讓她默默堅定了信念,讓她選擇了地面武器機動工程專業。

“幸運的我趕上了航天加速的時代,我滿懷着一腔熱血在2012年加入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型號研發隊伍,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最先進的發射場,研製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如今憶起,孫振蓮依然激動。

彼時,在路都沒有修好的海南省文昌市隆樓鎮一個叫做新莊的小村莊,她和同伴們突破了液氫液氧大流量加註技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火箭加註系統。沿着活動發射平臺突破多學科高集成複雜環境下的整體設計技術、燃氣流高精度理論預示技術以及大流量噴水降溫降噪關鍵技術,首次實現我國運載火箭全流程測發一體化集成,實現我國運載火箭活動發射平臺研製水平飛躍式的發展。

“那是一段艱苦的歲月,也是汲取能量的時光,我們一批一批的年輕人在加速成長,助推着最年輕的火箭、年輕的發射場加速成長。”孫振蓮感慨。

2016年11月3日,這一天讓她記憶深刻。

當天,她帶着剛出生42天的孩子來到了海南發射場,見證了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大火箭強勁的轟鳴讓大地震顫,海天迴盪,整個世界都聽到中國夢澎湃的腳步聲,嶄新的型號、嶄新的出發點,我們準備接過長征火箭家族的接力棒。”孫振蓮說。

然而,至暗時刻很快到來。

2017年7月2日那天,長五遙二火箭發射任務失利。

“那天晚上我們從測試大廳回來直接就去了會議室,食堂給我們準備了加班餐,三百多個人一個人都喫不下去飯。”孫振蓮說,回想2016年成功的那天晚上的情景,成功有多喜悅,失敗就有多荒涼。

“那段時間大家壓力巨大,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航天,一些重大任務都在等着我們,他們都有窗口期,在那個時間要打上去才能最節省燃料。拿火星探測來說,錯過了一次,要等二十六個月,中國航天也因此飽受質疑。”她回憶道。

“記得李東總師當時寫過一首詞,怎堪回首說斷劍,淚滿面,肝腸斷,江東父老,愧疚無言。”孫振蓮眼含淚花,“我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悲傷,只能夜以繼日埋頭歸零。”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淚領跑。

在航天人拼了命的908天后, 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火箭復飛圓滿成功。

也就是那一天,在指揮大廳,電視臺的鏡頭無意中掃到她的畫面,這個“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在全網刷屏。

“中國航天的發展不僅僅是從勝利走向勝利,更多的是從挫折中奮起,我想這就是中國航天命運的安排。”她豪邁地表示。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難,靠着一碗一碗綠豆湯在海南酷熱的天氣中堅持下去……終於,長五不負重望,將天問一號直接送入地軌,飛出了新高度、新精度。

2020年11月24日,長五火箭再次發射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預定軌道。

如今,她自豪地帶着孩子來到國家博物館,喝着嫦娥奔月的咖啡,欣賞着從月球帶回來的土特產,給他講媽媽的故事。

回想起火箭向上攀升的曲線,她想起故事背後的航天夢。“我在想我是何其幸運,短短的三十年,個人的命運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我從一個邊遠山區的孩子成長爲航天工作者,今天有機會站在這裏與大家交流航天夢,航天夢也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不只屬於新聞報道,而屬於我們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孫振蓮激動表示。

“短短三十年,中國航天快速發展的曲線隨着一顆顆航天器,一枚枚新火箭的成功發射而不斷地向上延伸,其中閃耀光芒的嫦娥、天問以及空間站幾個座標點格外醒目,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我們必須繼續牢記航天報國的初心和使命,將自主和創新作爲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推進航天強國的建設。”她豪邁宣稱。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編輯:張爽

審覈:朱麗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