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整合优质红色宣讲资源,打造群众身边规模化、扎下根的宣讲志愿服务队伍,以“多元化、分众化、便民化、乡土化”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了“1+10”理论政策志愿宣讲服务项目集合体,以百姓视角、群众语言,实现各场景精准投放“红色之声”,让群众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做志愿、在互动中谈感想,使党的政策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

红色“马灯”走基层

组建“马灯”基层巡回宣讲队,以打通理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通过田间地头、板凳会、火塘边等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开展新思想、政策理论、“四史”、移风易俗等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送到心坎上,提高基层党员对党的理论的熟悉度和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知晓度。

活动现场

茅草屋前讲党史

“志愿服务+红色故事”,让党史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查尼皮组建“咪哆啋”“老爷爷”志愿宣讲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讲“四史”为主题,组织开展“听微党课”“老党员讲故事”“党史上的今天”“知心话儿对党说”宣讲。

活动现场

火腿凳上听故事

在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设“新思想”小课堂,坐在西南联大学生曾经使用过的“火腿凳”上讲西南联大学子的求学路、救国梦的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解读。

“南湖学堂”传思想

承袭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师生在南湖畔开设的“南湖学堂”,组建“新思想学堂”志愿宣讲队,在南湖公园及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主题公园开设“百姓学堂”,围绕新思想、文明新风尚等进行宣讲,在学堂宣讲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

石榴园里话振兴

以“万亩石榴园”“中国石榴城”为代言,组建“百名农科专家走基层”志愿服务队,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蒙自10万亩石榴园、草坝高原新型农业示范镇、西北勒苹果小镇、芷村枇杷小镇、冷泉牧业小镇等农业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真正深入到耕作一线,深入到农民身边,提高群众种养殖水平和技能,促进农业增效、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打响“绿色食品牌”,为蒙自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流动车里播文明

组建“文明播报员”志愿宣讲队,以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依托公交车、出租车、共享单车、乡村大巴车等移动交通工具,打造“马灯”号文明专线专车,开展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文明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让文明之花遍开蒙自大地。

米线店里倡新风

组建“米线姑娘”志愿宣讲队,从蒙自过桥米线发源、制作方法、吃法等延伸展开讲蒙自历史、身边好人好事,倡导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文明餐桌、节俭崇德等内容,在讲故事中传播蒙自文化,让大众吃出情感、吃出故事、吃出乡愁、吃出文明新风尚。

活动现场

百姓舞台展风采

组建“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党的理论政策、蒙自故事编制文艺节目,在蒙自周末剧场、米线小镇大舞台、乡村文化广场开设“剧后5分钟”微课堂,利用剧后5分钟组织观众讲故事、谈感想,以看、悟、讲的方式,用真心、真情感悟初心。

校园童声小话筒

组建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以校园为主阵地,辐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点景区和家庭,用“童声”讲党史。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1+2+N”的模式,即从1个“小蜜蜂”带动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至少2个家庭成员,再通过1个家庭带动学校老师、社区义工、小区群众、青年志愿者等N类群体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网络空间微课堂

借助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蒙自市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的优势,形成“文明蒙自云平台”,整合“今日蒙自”“智慧蒙自”“文明蒙自”等网站开设“网上微课堂”,用微视频宣讲、传播党的最强音。同时,通过网上展示志愿者宣讲风采、“智慧蒙自”App里给志愿者荣誉积分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活动。

目前,蒙自市共开展各类红色宣讲4000余场次,受众40余万人次。通过“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宣讲,做到了为群众在思想上解“惑”、在政策上解“渴”、在行动上解“迷”,占领了精神高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云南网通讯员雷明立嵩张坤浩东文刚马俊彭雷欢欢晓梅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