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晨 通讯员 李明英

受连日强降雨与上游分洪影响,卫河水位上涨迅速,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浚县王庄镇镇于7月28日凌晨动员全镇居民紧急转移。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赶往王庄镇镇政府的路上,看到当地群众正在有序向外转移。

卫河水位上涨,群众有序转移

“紧急通知!卫河水位上涨,请广大居民今天下午5点之前全部撤出,需要集体安置的居民请尽快与村委会联系。”上午10时,王庄镇中鹤新城小区内的广播不间断的播放着让群众转移的通知。此前,该镇上的居民在凌晨2点多已经接到转移的通知,不少居民已经撤出小区。

凌晨3点,在王庄镇纬一路经营着一家通讯器材店的秦俊达躺在床却毫无睡意,不断翻看着网络上推送的抗洪消息。看到居民群里“让群众快速转移”的消息后,他急忙叫醒妻子,两人麻利地将迁安的行李收拾完毕,告诉孩子及父母哪都不要去在家等消息。说完,他与妻子骑着电瓶车一路赶到店里开始收拾货物。

“新城小区地势低,听家里老人提起过1963年我们这个地方发过洪水,水面能划船。政府工作人员也曾通知卫河水位一旦上涨就让我们赶快转移,现在镇上好多人已经离开了,一会把店里东西收拾完,下午两点钟我们就能搬到亲戚家住了。”

当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王庄镇上看到不少商家已经提前撤离,还未撤离的商户也已经在紧张的整理物品,然后用防水胶带将商铺的门缝贴上,在用沙袋垒在店铺门前。

社会救援队与村民共同守护大堤

上午11时,记者来到王庄镇南宋村、北宋村,这两个村庄紧邻卫河又与汤阴县五陵镇搭界。在卫河苏村大桥处,一辆拉着两艘救生艇的车停放在河堤上,来自厦门集美区的弛鹰救援队身着统一蓝色上衣正在进行巡河护堤。

该救援队水上组的组长郭利尾告诉记者,他们从一路赶来浚县后,被安排下到达南宋村参加抗洪抢险,负责该村周围沿河6个村的救援、清理河道垃圾、巡河护堤等任务。“一旦有险情发生,我们会第一时间用救生艇救人。”郭利尾说,他们将一直坚守至卫河水位下降后撤离。

在卫河的大堤上,记者看到每隔几十米便有一顶蓝色帐篷驻扎,沿河的村民正在有序的巡河护堤。“这里就是我们村巡河护堤的村民临时休息的地方。”今年36岁的南宋村村民郭良彦说。

郭良彦原本居住在安阳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得知村里需要年轻人护河巡堤后,他于23日冒着大雨赶回村里。回到村里后的三天时间里,他先将100件衣服及其他日用品送往浚县炳良科技安置点;随后他又与在外地的同学共同出资购买了饮料,毛巾、牙刷等日用品送往科达学校、黎阳中学等安置点。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在安阳的培训学校及浚县的房子空出来让村里近30位村民居住。“这个时候,我想想做一位年轻人应该做的事,大难面前我们大家一起扛。”郭良彦说,在他做志愿服务的几天里,他最让他感动的是,身在外地的同学得知家乡受灾,第一时间把爱心款转给他,让他买一些村民需要的物资送到安置点。“这时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家乡,心里特别感动。”

确保沿卫河村庄里不遗漏一人

据浚县畜牧局派驻王庄镇南宋村第一书记陈红彦解介绍,南宋村虽然地势较高,但紧邻卫河,为了坚守大堤,他们村成立一支近百人的护河队,每30人一个梯队,轮流守护大堤。到当日中午,该村的2400余人大部分已经转移完毕,还有90余人等待集中安置。“我们在两天前开始动员村里的村民,鼓励他们投亲靠友,以缓解集中安置的压力。”

“领导,卫河圈里村段的水位又涨了。”下午1点30分左右,王庄镇西南区总支书记王美胜边打电话,边紧盯着卫河,这已经是他在圈里村提水站(王庄镇防汛指挥部)住的第12天。他不仅要负责卫河水位的监控,还有负责辖区内村民迁安工作。为了时刻掌握水位信息及时上报,每天休息不足四个小时。

王美胜介绍,圈里村是王庄镇地势最低一个村,卫河圈里村段在1963年水位上涨过快,下游压力过大曾在此分洪。看着来势汹汹的洪水,三天前他便与圈里村的村干部开始动员将该村的1600多人进行转移,为了确保村里人的安全,该村的工作人员还在逐一入户排查。

圈里村村民刘勃勃告诉记者,他们村除了坚守大堤的村民,村里的老人、妇女、儿童已经转移到安全地带。

编辑:蒋晓芳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