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 龙丹梅

7月27日,巫溪县双阳乡双阳村天坪坝,61岁的村民周明星正在地里管护中药材太白贝母和独活。

因为居住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过去,种出的苞谷红苕都运不出去,加上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儿女,周明星一家穷得叮当响,村里人一提到他就摇脑壳。

▲周明星在田间管护贝母。记者 龙丹梅 摄

近年来,巫溪县因地制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2020年,全县人工种植药材在地面积已达20.5万亩,产值7.1亿元。

正是靠着种中药材这道“千金方”,周明星不但脱了贫,还成了中药材种植大户,如今真正成了带领村民一起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的致富“明星”。

借力大山中的“天然药库” 驱动致富快车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中药材生产重点县,195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称号。当时的双阳乡正是巫溪县中药材的主产地。周明星所在的双阳村,由双阳村、天坪村和红旗村合并而成,其中,红旗村便因当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而得名。

▲巫溪县同利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展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巫溪独活” 。记者 龙丹梅 摄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高级农艺师陈永春介绍,巫溪县境内有药用价值的地产中药材2932种,占全市药用动、植物总数(5832种)的50.2%。其中常用的320种左右,在中药材品种数量上居重庆之首。据《重庆中草药资源名录》记载,巫溪“大宁党参”自清代始便名声远扬。

过去,当地农民种中药材主要靠自己从山上挖来药草,回家移栽。但由于中药材多生长在高寒山区,交通偏远,运输不便,居住在高山的村民只舍得用“花岩子地”(指贫瘠的坡地)种药材,稍微成片的都用来种苞谷、洋芋、红苕“三大坨”。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当地因地制宜,在高海拔山区发展独活、木香、厚朴、大宁党参、杜仲、黄柏等中药材。同时,加大力度改造基础设施,公路实现通村入户。

一番“推拉”后 双阳村的中药材总算是种下了

但要改变村民们种植习惯,并不容易。

双阳村村支书赵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尽管村里人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但要他们放弃苞谷洋芋,规模化改种木香、独活等中药材,愿意的人不多。

村干部们只能用土办法,自己带头先种,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始做工作。二组的向远林是赵进的舅舅,2015年3月,他像往常一样,背了洋芋种到地头准备种,赵进闻讯赶去,又把洋芋给他背了回去。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舅舅拗不过他,这才种了几亩独活。

其实,过去中药材不值钱,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不通路。以独活为例,用骡子背到山下的乡政府,100斤就要25元运费,而当时的独活每斤才2.4元。但现在路修通了,货车直接开进村,村民们种出来的药材在田间地头就能卖出去。

赵进还带头在村里成立了中药材加工厂,收购农民的中药材,进行分级,切片等简单加工后销售,解决了村民们担心的销路问题。

就这样,双阳村的中药材从2015年前的300亩发展到了3500亩,其中包括1000亩独活、2500亩木香,以及苍术、太白贝母等。

目前,全村共有39户村民种植中药材,去年,其中9户收入10万以上,8户收入7—9万元之间。

周明星靠着发展太白贝母成了“明星”

周明星也和村民们一起发展起了中药材,和别人不同的是,他除了种植独活、木香外,还发展了10亩太白贝母。双阳乡发展了30多亩太白贝母,20多个种植户,用的都是他家的种子。

▲太白贝母生长缓慢,3年才能长出像这样的“飘带状” 。记者 龙丹梅 摄

陈永春介绍,太白贝母是名贵中药材,其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在海拔1700米以上才能成活。贝母生长发育缓慢,播种出苗的第1年只生长一枚针状叶,俗称“一根针”;第2年发育为一枚细细的苗;第3年长成一枚较宽的叶,称“飘带叶”;到了第4年,才抽茎长干;第5年开花结果,果实就是川贝母的种子。种子论粒卖,能卖到1元钱1粒,因此,种植贝母素有“1年一根针,2年一根苗,3年一飘带,4年一棵树,5年一捆钱”的说法。目前,巫溪县在红池坝镇、兰英乡西安村和双阳乡双阳村发展了500余亩贝母。

▲图为生长5年以上的太白贝母。记者 龙丹梅 摄

周明星家的贝母种子是他18年前上山放牛时在山上找到的,他小心翼翼地带回家移栽。一开始,没人来买贝母,他也不在意,仍然坚持种,从一开始几十棵发展到现在的10亩左右。

第一年卖了1万块,第二年2万,第三年5万,第四年卖了21万……靠着种植贝母,周明星不但脱了贫,还带动了村里22户村民一起发展,村里人和其他乡镇种植户经常来向他请教贝母种植技术,连外省种植户也慕名而来,他家时常门庭若市,真的成了村里的“明星”。

陈永春介绍,目前,巫溪县人工种植药材在地面积达到20.5万亩,收获面积86300亩,产量25474.2吨,产值达71203.5万元,已成该县农业重要产业。目前全县人工种植成功的中药材品种有50个左右,其中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有独活、云木香、厚朴、杜仲、黄柏、党参等,均是多年生药材。全县从事中药材产业的经营主体已达279家,种植规模3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有40余家,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企业3家。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