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苏州河上22座桥梁将完成景观提升。杨建正 摄

方翔/文

家住万航渡路附近的王老先生,这段时间晚上漫步又多了一个好去处:苏州河华政段的“思孟园”和“格致园”。特别是走在扇形纹路的”弹格路“上,一边欣赏苏州河美景,一边可以看到历史建筑群,王老先生觉得这种“美”展现的是上海的城市文脉。

昨天,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扩大)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后,上海把提升品质放在突出位置,将打造两岸新亮点,并启动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段整体风貌提升,这一段滨水岸线将打造“一带十点”的景观,目前已有两处对外开放,下半年其余八处也将陆续开放。同时,还将拓展滨水新空间,推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南拓北延。

一座城市的活力如何,公共空间是重要指征。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黄浦江、苏州河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两岸滨水空间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和休闲场所,是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如今在滨水岸线,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的新老建筑以及绿化设施,更可以看到漫步、慢跑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对于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不仅是特意来看看,更是在买完菜、吃完饭后随时可以来。

滨水岸线以开放性、可达性、公共性、互动性、体验性的高品质人文精神,重塑新时代城市、建筑、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一位经常到上海出差的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曾说,他每次来到上海,总会到杨浦滨江去“打卡”,虽然他对这里并不陌生,但每一次他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最近杨浦滨江的一个艺术空间,变身成为一座未来感十足的舞台,知名美妆品牌在此发布新品,吸引众多网红达人来此打卡,让他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远东第一火力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

如何挖掘更多城市社交空间,这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而上海的一个做法就是不断提升滨水岸线的品质,营造新的亮点。以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段为例,2019年夏,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段贯通时,只能容纳两人并行,最窄处只有1.5米,最宽处也不过2米。如今,步道平均宽度达3米。更为重要的是,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有着各自深厚的历史积淀的怀施堂、思颜堂、思孟堂、科学馆、西门堂等建筑,将逐步揭开面纱。据悉,“十四五”期间,长宁区将结合“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一纺机”、中山公园等公共空间也将得到有机更新,焕然新生。

“串珠、成线、连片”,多元共享的滨水岸线串起来,不仅要靠漂亮的“景”,更考验着“串”的技法,如何使其更“美”。按照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总目标,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在今后的新亮点的打造中,需要使用个性化的方案。

公共空间需要与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更深度结合。一位美国新媒体艺术家里曾与伦敦城市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将泰晤士河上各具特色的15座大桥改造为艺术装置,为这条迷人的古老河流赋予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在此之前,他曾为美国旧金山湾区贡献了大型动态灯光作品,并已成为美国西海岸最著名的地标性景观之一,为区域经济带来上亿元的增长。

滨水岸线的“美”不仅来自于过去和现在,更是在于未来,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新的城市气息,对于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城市中的人来说,是一次次邂逅的惊喜,并让人们能够识别出哪里才是“我们的城市”,什么才是“品质生活”,并展现出城市软实力的神韵魅力。

对于正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来说,拓展滨水岸线新空间的“好戏”将不断上演,“一江一河”这篇“文章”将会越来越精彩,为人们打造更多可“阅读”的公共空间。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