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甩橋”成爲了蓋石老街的一張靚麗名片。

喫過晚飯在蓋石老街轉悠一圈,是張成萬多年養成的習慣。和平時嘴裏嘟囔着這不好那不行有所不同的是,這幾天,張萬成出來遛彎時,臉上始終洋溢着開心的笑容。

張萬成的變化來源於老街的改變。

張萬成是篆塘鎮蓋石社區的老居民,在老街上生活了幾十年,沒有一間乾淨衛生的公廁一直是他的心病。

“人有三急,沒有公廁太不方便了。”除了張萬成,居住在老街的居民、來趕場的村民、到“甩甩橋”打卡的遊客,都有這種想法。

“蓋石老街是個老場鎮,附近七八個村的村民都在這裏趕場。街上的常住居民有1000多人,逢趕場天就會達到2000多人,時常還有外地遊客前來打卡,但老街上的基礎設施條件一直沒能跟上。”蓋石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文德亞介紹,“以往街上只有兩個旱廁,既不衛生,又不環保。特別在趕場天,有熟人的就去熟人家上廁所,沒熟人的就在街角巷尾方便,對環境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新建成的公廁乾淨整潔。

改變發生在今年5月。通過篆塘鎮黨委政府協調用地,蓋石社區啓用服務羣衆專項經費,老街的主幹道旁建起了一間乾淨衛生的公廁,居民們反映的訴求得到了解決。

與公廁同時建好的還有進出蓋石老街農貿市場的道路。“農貿市場就建在主幹道旁邊,居民走臺階可以直接進入,但商販們通常要繞道,從農貿市場後門進入。”文德亞介紹,“由於農貿市場地勢較高,後門也要走一段近10米的臺階才能進入。”

短短的10米臺階,對來農貿市場賣菜的留守老人、販賣肉類的攤主造成了很大困難。

“菜多了,很多老人背不上去,就在農貿市場門口賣;賣肉的則要僱人幫忙一起扛。”文德亞說,“這一段路改造之後,無論商販還是居民都紛紛點贊。”

通往農貿市場的路修好後,大大方便了居民和商販。

除了公廁、農貿市場發生了變化,蓋石社區活動廣場也多了幾盞太陽能燈,靠近河邊的危險路段也多了幾節閃着金屬光芒的防護欄……“接下來我們還將在社區規劃一兩間公廁,爲居民、遊客提供更大便利。”文德亞說。

發生在蓋石老街的一系列變化在篆塘鎮並不是個例。聯合村新建三木公路錯車道17個,古歧村古歧水庫渠道得到清理、民豐村污水管網正在維修、陶家村人行便道正在維護……村居基礎設施改善的場景在篆塘鎮遍地開花。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今年以來,我鎮先由鎮黨羣辦收集14個村、2個社區民生實事3——5件,報鎮黨委研究後,按照羣衆最急需實施、最必要的原則納入民生實事範圍,再根據財政的情況分批次實施。”篆塘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收集到民生實事58件,已完成27件,其他正在陸續推進中。

來源:視界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