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享經濟規範發展論壇”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中心發佈的《2020共享經濟標準化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已達3.28萬億元,標準化發展成爲共享經濟的主流。

而這也成爲中國特色的共享面向世界的宣告,在規範與發展的主題中,行業拿出了共享經濟標準化的“中國方案”。

短短几年間,共享經濟已經走過了初興、熱潮、亂象與復歸平穩。如今,無論是從共享經濟行業規範的逐步建立與完善,還是從科技賦能生活的更深層意義來看,共享經濟都已經在政府引導、行業努力與大衆參與下修剪了過去的“亂枝”,變成了一片“規範林”。走過“非標化”的泥沙俱下,共享經濟已經迎來“標準化”的新紀元。

從混沌走向秩序

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伴生。在2015年,共享經濟首次在方文件中被提及,此後便漸行漸熱。2017年,共享經濟的發展勢頭更是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但與此同時,已經有許多的業界人士敏銳地發現了熱度背後的亂象。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裏裝”的討論一時引發熱議。

經歷了2019年的行業調整期,共享經濟已經走出了“非標化”,走入了標準化的發展道路上。Airbnb、哈囉、街電等共享經濟的頭部企業,也已開始了建設行業生態的努力。

如今,Airbnb正在推動此前宣佈的社區保障措施升級進一步落實,優化服務、細化標準;哈囉試水全新的人車交互模式,加之北斗高精定位的應用,以科技創新服務標準化;聚美街電在福建進一步打造全場景佈局,推動品質服務標準化。衝破迷霧、走出亂象的共享經濟企業都在主動探索標準化發展,找到了一條“向外的路”。

擺脫“非標化”的關鍵,就是尋找產品或服務的標準化定位。日前,CCFA還攜手喜茶發起新茶飲委員會,探索產品標準化;而共享經濟則更需要關注服務標準化,從而建構行業生態、建構用戶信任。

“標準化”或是下一站

對消費者而言,標準化則是“看得見”的服務規範、“能感受”的服務升級。

上述報告指出,標準化將爲共享經濟的“升級換代”提供重要支撐。標準化的發展,能夠避免共享經濟的行業熱度產生的無序問題,規範市場准入、行業生態和服務要求,也能夠推動全行業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

因而,建立完善標準化的行業規範、產品服務與升級創新,是所有共享企業的頭等大事。標準化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經歷了調整期後,共享經濟的下一個“站點”又將在哪裏?

當下,共享經濟已經擺脫了無序狂熱與營銷狂歡,但是在“非標化”時期丟失的大衆信心卻依然需要找回,把當初隨意扔進共享“筐”中的事物拿出來,本身就是在損耗共享經濟在大衆接受中的信用度和影響力。因而,重構信用認知、實現高質量創新也就成爲了當務之急。

“發展貢獻經濟需要提升對信用的認知,需要建立廣義的徵信體系,發展現代信用服務業。”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吳晶妹認爲,事實上,聚美集團旗下的街電,已經進行了這一方向的嘗試。

2017年,聯合芝麻信用推出的信用免押金服務,是對信用體系與社會服務的創新嘗試,這也讓街電擺脫了過往共享經濟押金痛點的負面影響;2020年4月,街電聯合芝麻信用又推出“隔夜免費還”服務,與用戶建立了更爲良好的關係、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此外,平衡創新個性與標準共性,也是標準化發展的一個新關口。共享經濟企業必須通過精準對接需求與服務、繼續技術提升與應用深化、加強融合協同等方式,才能打造企業個性,同時平衡標準化要求,也就是所謂“多元化”。

哈囉在行業標準化下強化科技的賦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而聚美街電的場景探索、生態建立與業界聯合,也在進行着對多元的塑造。共享經濟企業不應只滿足於登上了標準化的“列車”,勇於探索行業的下一個站點,才能夠更貼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擺脫“非標化”,走向“標準化”、“多元化”,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共享經濟在結束亂象後,開啓了新的發展旅程,在標準化的“新紀元”中,只有繼續探索行業生態、信用服務與優質創新,才能夠保證不掉隊,從這個角度看滴滴、街電、哈囉、Airbnb都已經走在了前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