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個副省級城市人口:8城超千萬,這4城新入圍

有9個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0萬元,分別是南京、深圳、杭州、廣州、寧波、武漢、廈門、青島和濟南。

副省級城市在行政級別上僅次於直轄市,是我國中心城市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自1994年以來,副省級城市在引領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重要帶動和輻射作用。

近十年來,這些城市的人口變化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15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總人口超過1000萬,其中最多是成都,超過2000萬。15個城市中,有11個城市十年來人口增量超過100萬。其中,深圳、廣州和成都位居前三。

需要說明的是,過去十年來,成都、西安、濟南、長春這四個副省級城市通過納入市域範圍以外的、原屬於其他地市的部分區域,擴大城市發展空間。在這四個城市發佈的七普數據中,多數城市在計算人口變化時,都是對比當前行政區劃下的六普數據,保持口徑一致。但西安的七普數據包含了西鹹新區,七普公報中對比的六普數據並不包含西鹹新區咸陽片區部分,該片區六普人口約爲60.54萬人。爲保持口徑一致,將西安六普數據按照當前行政區劃口徑來計算。

8城超千萬,比十年前增加4個

目前,全國共有15個副省級城市,分別是廣州、武漢、南京、成都、西安、杭州、濟南、哈爾濱、瀋陽、長春等10個省會城市,以及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等5個計劃單列市。

8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分別是成都、廣州、深圳、西安、武漢、杭州、青島和哈爾濱。

成都是唯一超過2000萬大關的副省級城市。成都市統計局發佈的分析指出,2020年成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093.78萬人,佔全省常住人口總量25.02%,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含簡陽,下同)提高6.22個百分點;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581.89萬人,增長38.49%,平均每年增加58.1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爲3.31%,較上一個十年的年均增速高出0.18個百分點。

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人口分別達到1867.66萬和1756萬,分列二、三位。

與2010年相比,2020年人口超過千萬的副省級城市增加了4個,分別是西安、武漢、杭州和青島。西北的龍頭城市西安和“九省通衢”武漢分列四、五位。十年來,西安和武漢人口均從900多萬增至1200多萬;不同的是,2010年西安比武漢少71萬人,但到2020年,西安反超武漢62.6萬人,位居副省級城市第四。西安人口增長迅猛,有行政區劃調整的因素——這十年間併入了西鹹新區咸陽片區,也與西安大力放開落戶門檻吸引人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有關。

杭州人口增長勢頭也十分迅猛,從2010年的870萬增至近1200萬;青島從871.5萬增至1007萬。哈爾濱人口從2010年的1063.6萬降至2010年的1000.99萬,守住了1000萬的關口。

有5個城市人口處於900萬梯隊,分別是寧波、南京、濟南、長春和瀋陽。南京、長春、濟南等城市都明確,到2025年,總人口要達到1000萬。作爲第二經濟大省的省會,南京的人口規模偏小。南京是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十強城市中,唯一常住人口低於1000萬的城市。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分析,在城市化加速時期,中心城市、大城市率先發展是普遍現象:一方面農村人口更有動力向大城市轉移;另一方面,中小城市人口也在向中心城市、大城市梯度轉移。

15個城市中,只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和廈門人口少於900萬。其中,廈門人口爲516.4萬,是人口最少的副省級城市。作爲土地面積最小的副省級城市,2010年廈門人口僅爲353.13萬人,十年來廈門增加了163.26萬人,增長46.23%,增速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三。

深圳增量和增速均位居第一

從近十年人口增量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10個城市增量超過100萬大關。其中,深圳、廣州和成都增量都超過500萬人。深圳較2010年新增了714萬,增量高居全國所有城市第一位。不僅如此,深圳近十年來的人口增幅達68.47%,位居一二線城市第一。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對第一財經分析,深圳產業環境、人才政策都比較好,之前的落戶門檻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最松。深圳是高新產業最發達的城市,高新產業發展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不過,在大量人口流入之下,深圳目前的承載力也漸趨飽和。6月11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了《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並面向社會公衆公開徵詢意見。頗受關注的一點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將控制在1900萬。這意味着未來15年,深圳的人口增長空間將不足150萬。

鄭宇劼說,深圳本土面積纔不到2000平方公里,全域範圍內,每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萬人,這個密度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很高的。在現階段,深圳面臨的公共服務壓力比較大,包括住房、教育、醫療的短板較爲明顯。

廣州的增量達到597.58萬。與深圳不同的是,廣州的土地發展空間很大,承載量很大。另外,廣州作爲省會,吸引了很多省內其他地市的人口流入。

位於西部的兩大副省級城市成都和西安,增量分別達到581.89萬人和387.97萬人;杭州十年來人口增量達到323.56萬人,位居第五。

15個副省級城市中,只有4個城市增量低於100萬人,均位於東北地區,其中哈爾濱減少了62.61萬人。

從十年增幅看,深圳以68.47%高居第一,廣州、西安和廈門也都超過了40%,成都、杭州超過30%,武漢和寧波超過20%。

南京人均GDP第一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15個城市2020年GDP數據和七普數據粗略推算出各地的人均GDP。結果顯示,有9個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0萬元,分別是南京、深圳、杭州、廣州、寧波、武漢、廈門、青島和濟南。

需要說明的是,計算人均GDP時,應用當年的GDP總量與年平均人口數的比值。由於七普數據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時,與2020年平均人口數存在一定差異。

數據推算結果顯示,南京和深圳的人均GDP均超過15萬元,其中南京以159081元,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南京人均GDP高,與該市產業結構有關,四大支柱產業石化、電子、鋼鐵、汽車等產業佔據相當高的比例。

另外相比深圳、廣州有大量的外來人口,南京的外來務工人員要少很多。

深圳以157575元在15個副省級城中位居第二。杭州、廣州和寧波均超過了13萬元,位列三到五位。杭州領先一線城市廣州976元,位列第三。

武漢以126687元,超過了東南沿海的廈門,位居第六。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武漢擁有汽車、鋼鐵、造船等大工業,這些大工業GDP產值高。而且武漢坐擁武大、華中科技大學等一衆實力高校,以光谷爲代表的高新產業發展十分突出。

6個人均GDP低於10萬元的副省級城市分別是大連、成都、西安、長春、瀋陽和哈爾濱。 製圖/蔣皓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