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BOSS直聘!雷軍廣招人才衝擊L4智能駕駛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任婭斐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地方政府對小米汽車的厚愛,已經快讓雷軍無法承載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省國資委正在和小米汽車接觸,有意將小米汽車引入合肥。隨後,安徽省國資委的工作人員否認“正在跟小米接觸”,稱“不知道有這回事,不知道從哪裏傳出的消息”。

合肥市投促局內部人士則回應稱,“我沒有跟小米接觸”。但他也同時透露,合肥市在造車新勢力引進方面,“有機會可以談,關鍵要看條件”。

事實上,自雷軍宣佈要帶隊造車之後,圍繞小米在哪落戶的消息就沒停過,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城市都曾是小米汽車的“緋聞對象”。

當年,爲了追逐傳統汽車製造公司,重慶、成都、武漢、西安、長沙等城市都曾展開追逐,如今,標的物已變成了新能源汽車,這是一場全新的爭奪戰。

爲此,小米公關經理王化還專門在微博進行了回應:近段時間關於我司造車部分信息已經越傳越離譜,一會兒落地北京了、一會兒落地上海了、還刻意強調武漢沒引入成功。……以上所有均非事實,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爲準,大家轉而告知切勿輕信。"

但就像華爲數次強調不造車一樣,小米汽車的戶口只要還沒落定,傳聞還會滿天飛。畢竟,一個成熟的汽車產業,可以帶動的上下游鏈條,創造的就業崗位,以及帶來的長期GDP增長,沒有哪座城市會不動心。

在火熱的新能源投資賽道上,地方政府早已不是局外人。

特斯拉紮根上海,蔚來牽手素有“中國最牛風險投資機構”稱號的合肥,拜騰綁定了南京,威馬D輪融資,投資人包括上海、合肥、蘇州等在內的7個地方政府投資基金,多數造車新勢力背後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

看似是爭搶項目,實則是搶先進技術、先進人才與資金,而競爭的結果,也可能關乎一座城市至少未來二三十年的產業走向與經濟發展。

這樣看來,雷軍的小米汽車,自然人人都想吸引。因爲,再不上車,就真的沒機會了。

抓住那個小米

官宣造車後,“勞模”雷軍的日程明顯繁忙了。

4月1日,在小米科技園內,雷軍先是接待了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紅杉資本沈南鵬。

緊接着,一張雷軍站在C位,與李斌、王傳福、何小鵬、李想的合影,在互聯網上迅速流傳開來,這張合影幾乎囊括了中國新能源企業的一衆領軍人物。而合影時間距離小米官宣造車,不到3天,雷軍親自下場造車的決心可見一斑。

除了聚會交流,雷軍也開始到全國各地四處奔走,爲造車大範圍取經。

第一站是供應鏈企業。他先是造訪全球最大的汽車一級供應商博世位於上海的總部,緊接着又到寧德時代總部參觀。

第二站是車企。4月,雷軍出現在重慶的長安汽車工廠,考察兩江工廠二廠區,涉及衝壓、焊裝及總裝二車間;5月,走訪了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產基地。從新能源生產車間到試驗場地,雷軍幾乎都去了個遍。

緊接着,雷軍又出現在位於武漢的東風汽車,當天武漢市長程用文的陪同考察,讓“小米汽車研發在北京,製造在武漢”的傳聞一度落實。

保定的長城研發中心、上汽乘用車嘉定總部,也都先後出現了雷軍的身影。雷軍造車的決心與謹慎的態度,地方政府也看在眼裏,迫切地想要抓住這個小米汽車。

各種流傳甚廣的版本中,武漢是最先反應的一個。

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在小米官宣造車一個月前,2021年2月,武漢經開區的工作人員就接到一項神祕任務——“拉攏小米”。在相關部門工作的王川回憶,爲了爭取到小米,武漢甚至打出了親情牌。那段時間,市裏組織了招商團與小米接洽,身邊一位同事恰好與雷軍的妻子曾經是同學,被果斷拉入招商團。

彼時,王川並不清楚武漢要引進小米的什麼項目,只是從“全市上下動員起來”的架勢判斷,一定是個大項目,直到小米官宣造車,這項神祕任務才真正揭開面紗。

一時間,市民紛紛湧入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抓住機會,把小米智能電動車汽車引入武漢,爲武漢注入更多活力。至今,有關“小米”“小米汽車”的留言數量超過300多條。

留言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抓住那個小米汽車,別讓它跑了。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也進行了直接回復:該區高度重視小米官宣造車事件,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將主動、熱情對接小米,爭取合作可能性。隨後,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也回覆稱,小米系項目是東湖高新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將進一步加強與小米的溝通,積極引入更多小米系產業項目落戶光谷。

4月,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再次與雷軍接觸,在午餐會上,他們和雷軍交流了半個小時,但從目前來看,這場交流似乎並未打動雷軍。與此同時,爭搶小米汽車的一場暗戰也悄悄打響。

小米官宣造車後不到10天,西安正式對外宣告,加入小米造車項目的爭奪戰。西安多名網友在相關留言板留言,希望西安積極爭取小米造車項目。對此,西安市投資合作局統一回復:將結合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持續緊密對接“小米造車”項目。

多位業內人士推測,西安可能會在政策方面提供較大支持,依靠小米這樣的明星企業打造出西部的新能源汽車重鎮。

之後不久,一家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透露,小米正計劃在上海建立一個研發中心,目標地點是安亭。而安亭目前是上海的汽車重鎮,有大量汽車行業從業人士,特別是工程師數量巨大。理想、蔚來、通用、上汽、寶能、奇瑞等數十家車企都在這裏建立了研發中心。一些新興車企也是看中安亭人才聚集度高,所以纔在這裏建立研發中心,理想就是典型代表。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僅在6月份,小米就先後投資了兩家上海企業,一個是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縱目科技,該公司主要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一個是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兩筆資金或超2億美元。這也被視爲小米汽車可能落地上海的一個信號。

而北京,則是小米總部所在地,人才、資源的配套豐富完善。尤其是近期小米公司大量、急迫地招聘自動駕駛相關人才的信息,且工作地點都在小米公司總部。所以,也有人推測,小米極有可能把汽車研發中心總部放在北京。

自研、代工,工廠選址、研發中心的落地,都是撲朔迷離。此刻的地方政府,正圍着小米團團轉。

招商大比拼

爲了吸引特斯拉、蔚來、小米汽車這些優質項目落地,地方政府的態度一直都相當有誠意。

去年6月,湖北省有關領導在會見小米集團雷軍、紫光集團董事長等科技企業負責人時,表示歡迎廣大企業在鄂加快發展。今年湖北提出,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

天津市領導在會見雷軍一行時也表態,將盡心竭力改善營商環境、打造科技創新生態,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提供全方位、直通車式的優質服務。

江西省某地方政府甚至在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投產儀式上公開表態,在保障企業前行的道路上,“只有直道,沒有彎道,只有綠燈,沒有紅燈,只有順風,沒有逆風”。

更早之前,蔚來汽車剛剛成立時,合肥政府就牽線促成蔚來與江淮的合作,成立了江淮蔚來製造基地,生產蔚來系列車型。而在同年年底,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三方達成協議,在武漢光谷建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小鵬汽車第一個自建工廠落戶廣東省肇慶,這一工廠項目也成爲肇慶市當時的“1號工程”。理想汽車的第一、第二生產基地則相繼在江蘇常州落地。在被問到兩大生產基地爲何都選擇常州時,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稱,“這是因爲常州市優越的投資和產業環境,正是這樣,車和家決定在常州擴大投資規模。”

而即便是電咖汽車、零跑汽車這類第二、第三梯隊的新造車企業,地方政府也給予很多特殊優待。例如,2018年電咖研發試生產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被納入浙江省“特別重大產業類項目”,浙江省優先安排用地指標。

除此之外,還有資金支持。據財新報道,零跑汽車建廠投入的資金除了由創始人個人籌措外,還有來自於地方政府的免息貸款支持。杭州市蕭山區副區長魏大慶介紹稱,當地專門設立了一個3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用來支持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產業創新。

北京雖然沒有類似表態,但也給出了新政策。

一方面,批准北京經開區擴地盤,規劃範圍擴展至225平方公里,地位再升級。2020年,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在經開區掛牌,北京經開區成爲目前全國唯一一個集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自貿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驗區(“四區合一”)政策優勢於一體的經濟功能區。

另一方面,北京經開區在規劃中給了新能源汽車每年百億資金的扶持,汽車產業產值要邁向4000億元,是2020年年底2000億汽車產業產值的兩倍。

事實上,地方政府深度參與造車項目早已成爲趨勢。地方政府不惜投入真金白銀投入的背後,也是旨在通過培育明星企業,從而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新造車企業落地不僅可以增加地方稅收、就業崗位,同時也能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和提高城市的工業化水平。而新造車企業獲得地方政府資金的同時,也能獲得土地、資質審批等多項附加好處。

以上海爲例,截至今年2月份,通過引進特斯拉,上海目前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在存企業達到1.1萬家,其中2020年註冊量同比增長了100%。藉助特斯拉 “鮎魚效應”,上海汽車產業朋友圈迅速擴展。

“對於風口的追逐,這些城市(至少)能獲得兩樣東西:首先是求新。放眼過去,每當出現一些新的技術或者產業出現,很多城市都會進行積極佈局,搶佔新興戰略高地;再者,新能源造車及相關產業本質上還是製造業,對於國內很多城市而言,相比輕資產的互聯網產業,製造業在拉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上的作用更大。”恆業資本管理合夥人、慧辰資訊董事江曾對此總結到。

誰會成爲下一個合肥

雖然越來越多城市爭先投資新能源汽車企業,但不得不說,合肥是最早拿下智能汽車時代“入場券”的城市。

2020年4月,合肥對蔚來進行的70億元股權投資,保守估計爲它帶來了1000億元的收益。更早之前,2007年投資京東方、2011年賭注半導體,和2020年錨定新能源,投蔚來,合肥都從中收穫至少10倍以上回報。

外界對合肥市政府的稱呼是“中國最牛風險投資機構”。

嚐到了蔚來的甜頭之後,合肥市政府又開始繼續尋找下一個蔚來。今年1月,零跑科技宣佈完成B輪43億元融資,超募逾10億元。零跑汽車回應稱,零跑計劃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廠,同時合肥市政府參與了零跑的B輪融資。有報道稱,第二工廠投產後,產能將達到年產20萬輛。同時,合肥市政府對零跑汽車投資金額爲20億元,投資分爲兩批完成,B輪投資2億元以及Pre-IPO輪投資18億元。

不過,儘管合肥走在前列,但優勢也沒大到其他城市追不上的程度,合肥之於新能源汽車的意義,還遠不及杭州之於電商。

從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各個城市的佈局來看,上海、合肥、西安和武漢四個城市的贏面都比較大。

據盒飯財經不完全統計,上海有特斯拉、威馬、上汽、愛馳汽車和哪吒;合肥有蔚來、大衆汽車(安徽)、長安汽車(工廠);西安有比亞迪、吉利和寶能;武漢有小鵬汽車、東風和比亞迪;廣州有廣汽新能源,小鵬汽車的總部也在這裏。

那麼誰最需要小米汽車?

不同城市訴求各有不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名義理事長蘇暉認爲,相較於北上廣等頭部汽車城市,新一線城市對新造車企業需求更急迫。

“當前,北京高科技產業過於集中,且以環保、氫能源汽車爲未來目標;上海坐擁上汽、通用、特斯拉等大型車企,汽車產業發展充分;廣州追求多元化發展,新能源汽車並非其核心訴求。相反,西安、武漢等城市汽車產業仍有上升空間,市場需求尚未滿足,以小米爲代表的科技公司若在當地造車,會爲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產業效益。”

近幾年,西安、武漢等城市都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爲重要目標,引進新造車企業,不失爲一步好棋。

據武漢市發改委,汽車產業多年來一直保持着武漢第一大支柱產業的地位。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也爲武漢帶來了新機會。

早在2009年,《長江日報》就曾報道稱武漢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產能要達到60萬輛,真正崛起成爲國內中部新能源汽車中心。 

相較於武漢,西安可能更需要小米。

陝西省統計局報告顯示,西安汽車產業規模和聚集程度低,2020年整車產量接近63萬輛,而武漢超過200萬輛。此外,零部件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而分散,難以形成聚集效應。當前,除陝汽、比亞迪等車企,西安大部分企業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

以2018年爲例,西安汽車製造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即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僅爲2.3%,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研發經費的差距,最終會導致車企之間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差距。而引進小米等新造車企業,可能是最快縮短西安汽車產業聚集程度的路徑之一。

面對這麼大一塊蛋糕,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更不想放棄,在這場競賽中,誰會成爲下一個合肥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