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局本外币结算账户分割 多地银行试点落地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慈玉鹏 张荣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地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银行成功通过测试验收,成为首批参与试点的商业银行。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本外币合一有利于银行节约业务成本;有益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账户一体化为外贸企业提供交易和资金管理方面带来便利,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助力外贸企业发展。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账户合一对反洗钱等非法资金使用行为识别的难度加大,同时要求银行做好不同币种的隔离工作,避免风险。

5家银行试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近期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银行成功通过测试验收,成为首批参与试点的商业银行。

银行试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经记者了解,企业过去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分别开立,需要跑多个银行准备多套资料;现在通过账户合一,只要满足相关条件,即可开立资金性质相同、币种不同的本外币合一账户,同时开通多币种结算服务,实现使用一个账户展示本外币资金,此外,个人也可以通过一个本外币合一的Ⅰ类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管理多币种资金。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外贸企业通过一个账户就能完成多币种资金结算等操作,一是便利外贸企业,账户一体化为外贸企业提供交易和资金管理方面带来便利,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助力外贸企业发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本外币一体化试点,简化了外贸企业多币种管理操作流程,实际是优化了企业营商环境。三是节约银行业务成本,外贸企业账户管理简化,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人力等方面成本支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试点已实现多种服务。一是单位和个人可根据财务管理需要,选择使用多币种结算的账户管理本外币资金,或者使用单一币种结算的账户分别管理本币和外币资金;二是在有效防控风险、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和开户意愿的前提下,试点银行为已在本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单位或个人再开立账户时,单位或个人无须再重复提交开户证明文件复印件;三是已在试点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增加账户的结算币种,实现不同币种资金的一体化管理。

哈尔滨银行金融学会总监乔立群告诉记者:“首先,试点将有利于银行提高对各类企业账户的管理效率和效能,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其次,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中的占比,促进对外贸易和进出口,促进市场主体‘走出去’和‘引进来’。”

风险管控

从风控角度上看,试点银行将建立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全面强化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比如事前,按照“谁的客户谁负责”的原则,履行尽职调查义务,采取充分有效措施确保账户开立合法合规;事中,建立开户资格和实名制符合性动态复核机制,从账户和存款人两个维度强化风险监测,健全账务核对机制;事后,建立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账户业务考核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告诉记者:“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是金融机构服务发展的方向,但是在便利客户的同时,也要把控好相关的风险。首先,机构要调剂好头寸,引导客户匹配好资金流,避免短缺;其次,跨境业务中,银行应关注资金转移,银行有责任与义务去审核判断资金转移是否违反了反洗钱的要求,是否涉及反恐融资需求,以及是否涉及金融诈骗,因为结算一体化,该类行为的识别难度实际加大。”

一位股份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从风险角度讲,试点银行主要是做好不同币种的隔离工作,调整好平台的支撑系统,比如说标识、统计报表、接口等,账户合一对系统要求比较高。”

从监管来看,华东某银行人士表示:“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提速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本外币跨境资金的使用和流动不断融合,本币资金跨境流动规模逐步扩大,能否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决定因素,从外币资金的流动情况逐渐转向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可以说跨境资金本外币监管一体化成为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