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于国人而言,具有特殊非常的意义。

有位学者曾说过:“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是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在我们国家,这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节日。那么,对于神秘而古朴的苗族而言,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节日魅力?

或许,这个答案就藏在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西江千户苗寨。

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通过服饰、节日等载体来传承古老文化,因而对于苗族人而言,传统节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江千户苗寨的传统节日更加具有不凡的魅力,其中最盛大、最隆重的当属鼓藏节。

为什么这样说?

据了解,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早在先秦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存在,节日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及庆贺丰收,是远古苗族祖先留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祭祖礼仪。

苗族鼓藏节一般隔十三年才举办一次,而且每届要连续举办四年,不仅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而且具有特殊寓意,是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如今,苗族鼓藏节主要流传于贵州雷山县的苗族村寨,其中以西江千户苗寨最为盛大。

那么,苗族鼓藏节是怎么来的呢?

鼓藏节的历史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苗族有两姐妹,生的十分漂亮,姐姐叫“贲”(苗语:花),妹妹叫“鲠”(苗语:虫)。一天,姐妹俩到山上去砍柴,但没想到的是,途中有只老虎精暗中窥伺,想要吃掉她们。

但由于害怕姐妹俩手里的柴刀,老虎于是就幻化成了英俊年轻人的模样,在特意的接近和诱骗下,姐妹俩放松了警惕。

这时,虎精凶相毕露,姐妹俩相继被害。

为此,全苗寨人痛不欲生,姐妹俩的父亲和哥哥设计将老虎捉住并杀死,同时关闭寨门,杀了一头小牯牛祭奠死去的姐妹俩,并请寨子里的人吃牛肉,告诫大家不要再上当受骗。

这就是鼓藏节的传说。

鼓藏节的主要内容

对于苗族人而言,在这个传统节日里,除了祈福祭祖外,最少不了的就是尽情地吃喝玩乐。

每当这个时候,苗寨里就会以宗族或者房族为单位,开始吹起芦笙跳起舞,举办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而且在节日当天,全寨都要杀猪祭祖。

苗族人把猪称为“圣猪”,并视为装满财富的仓库,猪的胸脯肉被他们叫做“仓门肉”。招待客人的时候,他们会将肥硕的“仓门肉”用清水煮沸,然后分发给就餐的客人,并称之为吃“鼓藏肉”。

而且在鼓藏节期间,饭吃饱了要说“仓满了”,酒喝足了要说“水涨了”等表示吉利的话语。同时,苗族还有这样一句俗语:“过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吃肉要吃一坨坨,喝酒要喝一碗碗。”

除了杀猪祭祖外,苗族鼓藏节还有许多新奇的节目,比如篝火晚会、招龙仪式、跳芦笙、跳铜鼓、青年“游方”等。

如今,苗族鼓藏节已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兴趣的朋友,自可前往西江千户苗寨实地感受。

(作者:张宇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