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月30日的中国军团来讲,有传统优势项目决赛的会师,也有沉寂许久后的爆发,更有打破对手长期垄断的畅快,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呈现,都是对运动员和他们的团队在场下不懈追求梦想最好的嘉奖。

先说说在这一天,那些以“双保险”上阵的队伍。在羽毛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王懿律/黄东萍和队友郑思维/黄雅琼会师,在决赛开始之前,中国羽毛球队就早早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王懿律和黄东萍的组合战胜了队友,收获了国羽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这是一枚阔别已久的金牌,国羽上一次获得混双金牌还是在9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在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周期里,混双是中国羽毛球队状态保持最为稳定的项目,两对会师决赛的组合长期占据世界排名的前两位,他们在奥运赛场上的稳定发挥,确保了这枚金牌收入中国队的囊中。

这一天,同样会师决赛的还有乒乓球男单,马龙和樊振东在各自赢得了有惊无险的半决赛之后,将这枚金牌提前锁定在了中国队的名下。在世界赛场上,中国乒乓球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但是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国乒出师不利而后势不可挡,在丢掉了混双金牌之后,先是女单实现包揽金银牌,男单也实现了在决赛中的会师。

这一天,蹦床赛场上朱雪莹和刘灵玲这对“中国双姝”联手出战,为该项目争金上了“上保险”。最终,朱雪莹摘得金牌,刘灵玲获得银牌,中国女子蹦床时隔13年再夺奥运金牌,但是包揽金银牌还是头一回。中国姑娘将竞技和美丽演绎得淋漓尽致,她们让中国蹦床队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交出了满意的答案。

奥运赛场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王者,无论是时隔9年的羽毛球混双金牌还是时隔13年的女子蹦床冠军,前辈们的光环只能印证过往的辉煌,后辈们则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所从事的项目重回奥运巅峰。当然,还有一种成功叫做“突围”,中国运动员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对手对某些项目的长期垄断,最好的例子就是7月30日上午夺得男子混合泳金牌的汪顺。在与众多世界高手的较量中,27岁的汪顺突围成功,用一枚金牌打破了美国选手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长达17年对这个项目冠军的垄断。

还有不得不提的中国女子八人单桨,在面对欧美选手强势的竞争中,她们同样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获得一枚铜牌。这枚铜牌的成色和价值并不亚于金牌,这是中国赛艇在该项目上连续缺席了三届奥运会之后,一次掷地有声的回归。

赛场上没有天生的强者,运动员们永远都在被别人追赶或是追赶别人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很多时候,金牌是最有冲击力最有话语权的,那是一个强者自我价值最直观的体现。但也有一些时候,即便自己不是最强者,也要时刻拥有一份信念和勇气,那便是在赛场上绽放光芒、实现突围的最初源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帆

编辑/徐钊

来源:北青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