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7月30日的中國軍團來講,有傳統優勢項目決賽的會師,也有沉寂許久後的爆發,更有打破對手長期壟斷的暢快,無論是哪種方式的呈現,都是對運動員和他們的團隊在場下不懈追求夢想最好的嘉獎。

先說說在這一天,那些以“雙保險”上陣的隊伍。在羽毛球混雙決賽中,中國組合王懿律/黃東萍和隊友鄭思維/黃雅瓊會師,在決賽開始之前,中國羽毛球隊就早早鎖定了這枚金牌。最終,王懿律和黃東萍的組合戰勝了隊友,收穫了國羽在本屆奧運會上的首枚金牌。這是一枚闊別已久的金牌,國羽上一次獲得混雙金牌還是在9年前的倫敦奧運會。在東京奧運會的備戰週期裏,混雙是中國羽毛球隊狀態保持最爲穩定的項目,兩對會師決賽的組合長期佔據世界排名的前兩位,他們在奧運賽場上的穩定發揮,確保了這枚金牌收入中國隊的囊中。

這一天,同樣會師決賽的還有乒乓球男單,馬龍和樊振東在各自贏得了有驚無險的半決賽之後,將這枚金牌提前鎖定在了中國隊的名下。在世界賽場上,中國乒乓球長期處於統治地位,但是本屆東京奧運會上,國乒出師不利而後勢不可擋,在丟掉了混雙金牌之後,先是女單實現包攬金銀牌,男單也實現了在決賽中的會師。

這一天,蹦牀賽場上朱雪瑩和劉靈玲這對“中國雙姝”聯手出戰,爲該項目爭金上了“上保險”。最終,朱雪瑩摘得金牌,劉靈玲獲得銀牌,中國女子蹦牀時隔13年再奪奧運金牌,但是包攬金銀牌還是頭一回。中國姑娘將競技和美麗演繹得淋漓盡致,她們讓中國蹦牀隊在本屆東京奧運會上交出了滿意的答案。

奧運賽場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王者,無論是時隔9年的羽毛球混雙金牌還是時隔13年的女子蹦牀冠軍,前輩們的光環只能印證過往的輝煌,後輩們則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讓他們所從事的項目重回奧運巔峯。當然,還有一種成功叫做“突圍”,中國運動員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對手對某些項目的長期壟斷,最好的例子就是7月30日上午奪得男子混合泳金牌的汪順。在與衆多世界高手的較量中,27歲的汪順突圍成功,用一枚金牌打破了美國選手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來長達17年對這個項目冠軍的壟斷。

還有不得不提的中國女子八人單槳,在面對歐美選手強勢的競爭中,她們同樣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獲得一枚銅牌。這枚銅牌的成色和價值並不亞於金牌,這是中國賽艇在該項目上連續缺席了三屆奧運會之後,一次擲地有聲的迴歸。

賽場上沒有天生的強者,運動員們永遠都在被別人追趕或是追趕別人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很多時候,金牌是最有衝擊力最有話語權的,那是一個強者自我價值最直觀的體現。但也有一些時候,即便自己不是最強者,也要時刻擁有一份信念和勇氣,那便是在賽場上綻放光芒、實現突圍的最初源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帆

編輯/徐釗

來源:北青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