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游泳職業運動員轉型基層教練:惋惜“好苗子”因不願喫苦而放棄

奧運會賽場上的澎湃激昂,運動員將體育運動的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對於每個運動來說,能夠走上奧運會的賽場當然是至上時刻,但如果未能實現,也不能忽視他們職業生涯中走過的一段段充滿挑戰的艱辛旅程。當聚焦那些“中腰”運動員的退役生活,我們關注到,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基層執教領域中,爲培養後備人才繼續發光發熱。

百度百科顯示,中國游泳隊現在團成員共50名。其中男子24人,女子26人。參加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共30人。想要擠入這樣一支隊伍中,不在水中造出漂亮的“花”來,難以實現。

他們大多從4歲開始學習游泳,5歲要將基本功打紮實,6歲開始選拔進市級游泳隊,小學三年級還沒達到超越同齡孩子的優異成績,就會被勸退。如果達標,初中則可以到省隊,之後是一次次的全國大賽,達到標準纔有機會進入國家隊。

被卡在國家隊外的運動員

進入國家隊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被卡在國家隊門外的運動員。

鄭曉凱6歲學習游泳後,啓蒙教練就看出了他的天賦,水下腿能力突出,從溫州市隊到浙江省隊,一路多次獲得省、市比賽的冠軍,還有一次獲得了全國賽事的冠軍。

有人說進入浙江省隊就離國家隊更近了一點。浙江和上海游泳人才輩出,加起來包攬了超過半數的游泳奧運冠軍。但天賦加肯練,都沒有讓鄭曉凱獲得進入國家隊的機會,因爲身體條件不達標,最終被刷了下來。

“現在國家隊在選拔上,身體條件沒有之前卡的嚴了,綜合素質過硬同樣能進去。”從鄭曉凱的話語中,聽到了遺憾,但他流露更多的是從新規則背後看到的新希望

從省隊退役後,鄭曉凱進入同濟大學深造。大學畢業後,他先是經商,但沒過多久,因爲放不下自己的愛好,開始從事競技訓練領域。從業15年間,向市級、省級輸送過的學員他已數不清了。其中,有4名學員,現在已進入了中國國家青年預備隊(俗稱二線運動員)。他希望他們當中有未來的奧運會選手。

做教練的,都會將自己未完成的奧運夢想寄託在學員身上。原來在省隊的時候,鄭曉凱每天要達到12000-13000米的水下訓練強度,一天除了晚上學習文化課,其餘時間都讓給了訓練。現在當教練後,雖然在水下的時間少了,但每天在泳池邊要來來回回走6個小時以上,陪着學員一遍一遍的練。“除了在泳池邊,我平時不喜歡走路。”鄭曉凱想通過自己的付出,培養出出色的運動員。

新時代的執教困惑,“好苗子”不好保

從今年奧運會的賽場上看,現在已經是00後的時代。對於新生代的學員,鄭曉凱也明顯感覺到和自己最初帶的學員是不同的。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教育環境的改變,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性。現在學員靠“嚴管”效果已經不明顯了,更需要的是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性格品行,針對性地去激勵、鼓勵他們。

鄭曉凱在從教的過程中看重“因材施教”,這也是受恩師步子剛的影響。作爲上海第一個國家隊教練員的徒弟,鄭曉凱知道“逼”出的成績維持不了多久。步教練從來不會拿個大綱逼着學員練,他更多的是觀察學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再根據狀態調整當天訓練計劃。

在執教中比起遇不到“好苗子”,更讓鄭曉凱惋惜的是那些有極高天賦,卻不願意喫苦而放棄的學員。突破自己能力,訓練自然辛苦,在泳池練哭應該是每個運動員都有的經歷。當一位學員和他說,練到痠痛就想要放棄的時候,鄭曉凱給學員做心理輔導,也和家長溝通過,但最終還是沒有保住“好苗子”。

無論天賦多高,自己不想練就沒用。除了孩子自己堅持不下來,在走向職業化前,家長也進入了兩難選擇。比起走體育的“獨木橋”,更多家長還是願意讓孩子在文化課上發展。按鄭曉凱的話來說,沒有幾個家長願意相信,“餡餅”砸到自己孩子頭上。

前幾天,出自浙江溫州的小師弟徐嘉餘在東京賽場上帶病拿下了第五名,鄭曉凱高興地介紹,這是他本賽季的最好成績。他說,自己輸送的4名二線運動員還小,可能過幾年會出點成績,可能也會被淘汰。但無論進與不進,他們拼搏的過程,在教練心裏已經是最棒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