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積分制”算不算高息攬儲?民營銀行花式創新受質疑

● 本報記者 王方圓

當前諸多民營銀行頗爲青睞“積分制”攬儲方式。專家表示,這是民營銀行應對攬儲壓力的創新之舉,但需把握“度”,否則易引發行業變相價格戰。

積分福利吸引力強

目前,華瑞銀行正在熱推“夏日專享Plus活動”,用戶購買該行推薦的存款產品即可獲得金豆,用於兌換話費卡等禮品。

華瑞銀行小程序顯示,該行夏日專享Plus7天通知存款產品7日年化綜合收益率由7天通知存款利率和金豆折算收益率兩部分組成,綜合收益率爲“金豆+1.755%”。該產品每7天付息一次,本金續存,產品利率爲1.755%。每1000元贈送100金豆,100金豆等值1元,金豆折算收益率爲5.214%(1元÷1000÷7天×365天)。購買後第一週綜合收益率可達6.969%(產品利率1.755%+金豆折算收益率5.214%)。

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存入款項時不約定存期,支取時需提前通知金融機構,約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額方能支取的存款,受存款保險保護。金豆則是該行客戶的專屬權益積分,滿足一定條件即可獲取,可在金豆商城消費,兌換京東卡、盒馬卡、天貓超市卡、充話費等。

除華瑞銀行外,衆邦銀行近期推出“大滿貫活動”,用戶存款1萬元可獲得7500個Bang豆獎勵,部分產品持有到期年化收益率可超過4%;三湘銀行的“湘米”可兌換微信支付立減金。與此前民營銀行推行的“加息券”不同,積分雖不能直接兌換現金,但非常受儲戶喜愛。目前儲戶圈已有不少儲戶將不常用、用不完的積分福利折價售賣,儲戶圈頗有成爲“小商圈”的勢頭。

是創新還是違規

這種“積分制”的營銷方式,無疑爲知名度不高的民營銀行帶來更多用戶,但可能存在合規問題。

根據《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商業銀行不得采取以下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其中包括高息攬儲吸存(違反規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檔次,另設專門賬戶支付存款戶高息);非法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通過第三方中介吸存(通過個人或機構等第三方資金中介吸收存款)。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爲,銀行通過存款向儲戶返積分,積分具有購買力就是返利。雖然這些方式對部分中小銀行負債壓力有一定緩解效果,但這並不符合監管規範和初衷。

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存款送禮品、送積分是常見的銀行營銷方式,這是民營銀行展業的創新之舉。由於民營銀行運營成本較低,爲儲戶提供積分是“讓利”的一種表現。提供積分可以提高客戶黏性,有利於民營銀行後續開展業務。

“關鍵在於積分的‘購買力’有多大,如果‘購買力’遠遠超過存款產品本身的利率,那麼這種存款產品已經變相成爲高息存款產品了,對銀行經營發展不利。”上述人士認爲。

“花式”攬儲應把握好“度”

民營銀行“花式”攬儲主要是爲了應對攬儲危機。對此,業內人士提醒,謹防行業內卷。

上述銀行業人士表示,中小銀行競爭力弱、知名度低,如果不在存款收益上“做文章”,很難吸引用戶,贈送金豆、積分是很好的營銷策略。不過,目前太多民營銀行都在推行“積分制”攬儲模式,“創新”應當把握“度”,否則又是一場變相的價格戰。

此前央行規定地方法人銀行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今年民營銀行存款規模大幅縮減,整個行業需要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表示,更多民營銀行在定位自身發展願景時,貼上“互聯網銀行”等標籤,但真正在運行時會發現,大部分銀行仍然在按照傳統銀行的運作思路開展業務,並沒有特別清晰的定位和發展路徑。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中小銀行應迴歸本源、立足本地,不斷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加強支付結算體系建設、創新各類存款產品,通過留住客戶來增加和穩定核心存款。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