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飲料的易拉罐,你會怎麼處理呢?是隨手扔進垃圾桶還是收集起來賣給回收站?在太倉市浮橋鎮,有這樣一個人,在他的巧手之下,這些廢棄的易拉罐都變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精緻生動的工藝畫,他就是易拉罐畫工匠奚常青。

一支筆、數把刀、幾個易拉罐,伏案一番精工細雕後,不起眼的易拉罐搖身一變,成爲活靈活現的藝術品。十八年來,奚常青帶着他的學生們用去了幾萬只易拉罐,創作出了近千幅作品,不少作品先後在全國和省市平臺上獲獎。

奚常青,1971年出生於蘇州太倉市浮橋鎮木雕世家,自小對雕花板上的浮雕文化耳濡目染,喜好繪畫藝術。從2002年起對易拉罐(鋁鎂合金)這種材質產生濃厚興趣,經過不斷摸索、嘗試、改進獨創了易拉罐工藝畫。並將蝶翅貼畫技法中相似圖案可借用這種方法用到了工藝畫中,國內首創了彩色易拉罐工藝畫。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自創了線條錯位法、近色借用法、多層拼接法等技法,使作品獨樹一幟。所創作品圖案精美,立體感強,而且環保新穎,具有視覺衝擊力,頗具收藏價值。多年來他創作岀衆多優秀作品,深受藏家愛好者好評。

談起怎麼走上易拉罐畫這條路,奚常青回憶道:“在2002年,一天我偶然在電視裏看到蘇州有人用易拉罐製作宮庭椅子,它正面帶着彩色,反面還有銀白色,而且還會反光,當時眼前一亮覺得這種材質特別的好,就開始萌發了用這種材料創作的慾望。先用圓珠筆試了一下,發現鋁皮上有刻痕了,這樣子就可以在上面刻劃線條畫畫了。”從此奚常青和易拉罐作畫就綁在了一起,直到走到現在。

他回憶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當時製作時不太順利,做出來的作品感覺有點粗糙,但立體感卻很強,遠看效果還不錯,家人、鄰居和朋友們看後都覺得不錯,原來易拉罐還能作畫,很立體很環保,以後喝完飲料,大家的空罐就給他留了下來。

奚常青在慢慢地摸索中自創了描、刻、剪、成型、粘貼等工藝製作流程。他覺得這門工藝創作是一門純手工工藝,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是心、腦、眼、手的完美結合。第一次讓他感到被認可是在蘇州市裏獲獎,當時感到很興奮,讓他覺得自己的作品終於被政府部門認可了。

隨後,他的作品參加另一次活動時,第一次被主辦方收藏了,“我感到我的作品又被認可了,更加的激發了我的創作動力。”

作爲一名工藝美術老師,奚常青一直認爲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教學生製作易拉罐畫。他在傳授技藝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手把手的教,還親自給學生收集好易拉罐,大部分學生能製作出較好的易拉罐畫。

奚常青的手工課深受學生的喜愛,手工製作過程是漫長的,於是他就利用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細心,耐心和毅力等良好品質。十年如一日,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深入鑽研,奚常青創造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參加了各種比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易拉罐畫的創作,已成爲奚常青生命的一部分,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他從沒放棄過對易拉罐畫的研究。奚老師說道:“這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人生的最大夢想,我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開闢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

主要成果:

2009年作品《連連有餘》在“首屆蘇州市旅遊商品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獎,

2012年作品《雙壽圖》在中華壽文化全國書畫作品展中榮獲金獎,

2014年作品《清廉》在全國法治主題傳統民間藝術品創作大賽中榮獲最佳優秀獎,

2014年《關公》榮獲首屆中國(蘇州)民間藝術博覽會精品獎,特授予蘇州市民間文藝“金桂獎”榮譽獎,

作品《竹報平安》榮獲首屆中國(蘇州)民間藝術博覽會銅獎,

2016年作品《蟈蟈白菜》在當代羲之獎中國書畫家作品邀請賽中榮獲金獎,

2016年作品《齊天大聖》在中國“花果山杯”畫說美猴王工藝美術作品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銅獎,

2018年作品《芙蓉錦雞圖》榮獲蘇州市民間文藝“金桂獎”民間工藝類銅獎,

2018年作品《吳江肥蟹圖》在首屆“遊禮吳江”杯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獲得實物商品類優秀獎,

2018年作品《大吉圖》榮獲“蘇工匠杯”蘇作文創作品徵集大賽青匠系列銅獎,

作品《稻香蟹肥》榮獲“創元杯”2018年蘇州市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魅力文創獎,多件優秀作品在全國各地民間藝術節中榮獲金、銀、銅、優秀獎、精品獎等獎項,作品被國內外一些有識之士和一些文化單位等收藏。

作品《諸葛亮》在2019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諸葛文創大賽中榮獲社會組銅獎;

作品《天鵝湖上白天鵝》在2019威海大天鵝文創產品設計大獎賽中榮獲銅獎;

作品《紅軍戰士》在“印象汀州”長汀文化旅遊商品創意大賽中榮獲設計獎;

作品《和諧圖》榮獲2020國際先鋒視覺藝術獎金獎;

2020年6月被評爲江蘇省“三帶”人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