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摘,裝籃,上車……雲南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街道的村民們正在田地裏忙碌着將鮮食玉米裝車,運輸銷往全國各地。

田間地頭挑玉米

7月31日,“砥礪奮進七十載,民族團結譜新篇”全國重點媒體看峨山大型融媒體採風活動媒體團一行走進峨山彝族自治縣紀業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深入感受峨山縣農業發展發生的鉅變和綠色農業發展的經驗。

媒體行記者現場採訪

近年來,峨山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引領,突出綠色化、標準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之路,通過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創建農產品知名品牌,實現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增效導向轉變,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在促進羣衆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峨山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立體氣候明顯,自然氣候資源豐富。爲增加農民收入,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依託烤煙調結構,以突出區域特色爲重點,積極引導農民發展以冬早蔬菜爲主的蔬菜種植,形成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蔬菜種植專業村。這一舉措也推動了紀業蔬菜產銷合作社的成立。

玉米裝車

峨山縣紀業蔬菜產銷合作社於2016年成立,經過多發展,目前已流轉土地200畝,年蔬菜產量2400噸,實現產值380萬元。同時,合作社還與峨山縣欽海菜業產銷專業合作社攜手合作,形成集蔬菜種苗培育、示範種植、鏈接式銷售以及農化服務、農業技術服務等於一體的專業合作社,逐漸打造規模化、規範化的蔬菜種植產業。

收玉米

“合作社種植了12個蔬菜品種,種植面積最多的是鮮食玉米和花菜。現在,基地的水果銷往廣州、汕頭、海口等27個城市。”據峨山縣紀業蔬菜產銷合作社理事長李英介紹,合作社在爲村民提供農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同時也幫扶村裏的困難羣衆,爲他們送去種苗、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除此之外,吸引了61戶農戶入社,帶動周邊羣衆610戶。

玉米裝車

來自通海縣的李長勇也是受益者之一。李長勇一家4口人,過去因爲種地收入不穩定,被評爲建檔立卡戶。3年前來到紀業蔬菜產銷合作社後,每月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順利實現脫貧。“現在有了一些存款,家裏的老房子也翻新重蓋,生活越來越有盼頭。”李長勇說。

雲南網記者 黎安婷 劉暢 夏方海 實習記者 楊源嫄 攝影報道

來源:雲南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