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今天通報,隨着最後一塊頂板澆築完成,十號線東沙站提前一個多月實現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也是全線首座封頂的車站。截至7月底,十號線(西塱-石牌橋)土建工程累計完成26%。14座車站中,1座主體結構封頂,12座進行土建施工,1座進行前期準備;14個區間中,2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廣鋼新城車輛段進行土建工程施工。

實施嚴密預警監測 應對複雜地層挑戰

據瞭解,東沙站位於荔灣區翠園路南側,沿翠園路呈東西走向,西側爲東新高速出入口,南側爲廣州環城高速,東接大幹圍站,西連廣鋼新城站。車站爲地下兩層島式車站,長約326.5米,標準段寬20.3米,基坑開挖深度約19~23米。

由於東沙站基坑範圍內存在淤泥層分佈,最厚處達13米,且有砂層、強風化粉砂質泥岩,裂隙發育豐富,地下水量大,這給車站基坑開挖施工帶來很大挑戰。施工過程中,地鐵建設者們共設置510個監測點,對基坑牆體水平位移、支撐軸力及地下水位等進行實時人工及自動化監測,及時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同時,通過優化施工組織、縮短開挖步距、增加臨時支撐的方式,確保基坑安全。

分兩期組織施工 爲隧道掘進創造條件

由於東沙站車站西段基坑臨近復建房項目,兩個基坑距離最近處不足5米,如果同時進行基坑開挖作業面臨巨大施工風險。而車站西段施工場地狹窄,大型機械設備的調度難以順利鋪開。

爲確保如期完成節點任務,地鐵建設者們決定分兩期推進基坑開挖作業,集中力量率先完成東側7個流水段的結構工程,爲全線首臺盾構機於2020年10月的順利始發提供了條件。今年3月中旬,現場施工條件準備充分後,地鐵建設者們又迅速組織開展西側剩餘8個流水段的作業。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廣州雨季帶來的影響,地鐵建設者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通過開展“送清涼”等活動確保了施工作業人員的健康。針對雨季及颱風天氣,施工現場制定了專門的應急預案、配備充足的應急物資,並組織開展常態化安全演練,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

其他在建線路施工進度

截至七月底,在建各線路均有新進展:

十八號線首通段(萬頃沙-冼村)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7%。主體基本完工,進行剩餘附屬結構施工。推進全線機電系統施工,其中7座車站及萬頃沙車輛段進行設備安裝及裝修施工;全段軌行區、橫瀝站、隴枕停車場及出入場線已“三權”移交。

二十二號線首通段(番禺廣場-陳頭崗)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4%。主體基本完工,進行剩餘附屬結構施工。推進全線機電系統施工,其中3座車站進行設備安裝及裝修施工;全段軌行區、陳頭崗站、陳頭崗停車場及出入場線已“三權”移交。

七號線西延段(廣州南-美的大道)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2%。主體基本完工,進行剩餘附屬結構施工。推進全線機電系統施工,其中全線8座車站進行設備安裝及裝修施工;全段區間及出入場線已基本完成施工。益豐停車場正進行機電工程施工。

十一號線(火車站-琶洲-火車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1%。32座車站中,2座已開通,8座已封頂,其餘21座正在進行土建施工,1座在進行施工前準備工作;32個區間中,1個已建成開通,7個已貫通,17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進行施工前準備;赤沙車輛段和出入段線進行土建工程施工。

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4%。23座車站中,3座已封頂,18座進行土建施工,2座車站進行前期準備;23個區間中,3個區間及凰崗停車場出入場線已貫通,11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9個進行前期準備。魚珠、凰崗停車場進行土建工程(含蓋體)施工。

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9%。4座車站中,2座已封頂,其餘2座進行土建施工;4個區間中,2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2個進行前期準備。廣州新城停車場進行土建工程施工。

五號線東延段(文衝-黃埔客運港)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2%。全線6座車站進行土建施工;6個區間中,4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2個進行前期準備。雙崗停車場進行土建工程施工。

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6%。11座車站中,1座已封頂,10座進行土建施工;11個區間中,9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2個進行前期準備。姬堂停車場進行土建工程施工。

十二號線(潯峯崗-大學城南)土建工程累計完成27%。25座車站中,6座由其他線路建設,需建設的19座中,3座主體結構封頂,16座進行土建施工;24個區間中,8個進行土建施工,槎頭車輛段出入段線、大學城南停車場出入場線進行土建施工,其餘進行前期準備。槎頭車輛段、大學城南停車場進行土建工程施工。

十四號線二期(嘉禾望崗-廣州火車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21%。8座車站中,1座主體結構封頂,5座進行土建施工,剩餘2座進行前期準備;8個區間中,1個已貫通,1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6個進行前期準備。

(注:以上車站名稱僅爲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准公佈爲準。)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許舒凡 趙浩 胡錦輝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鳳荷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