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演出照

在海派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的舞台上,观众可以看到3D打印技术在传统木偶行业里的新应用——可旋转的头、“会说话”的眉毛、可伸长的脖子,让大小观众大开眼界。这部由上海木偶剧团打造的原创新作,今天在仙乐斯木偶剧场进行首场预演,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串联起“妙”之木偶与“趣”之音乐的融合表达。

伴着《卖报歌》的旋律,一群青春靓丽的木偶演员手持杖头木偶走上舞台,和木偶穿着同款服装,留起同款发型,当年上海小报童为争取民族解放走街串巷的故事重现舞台。该剧讲述了1949年临近解放的上海,一群靠卖报维生的流浪孩子,在年轻的共产党员艾可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革命歌曲和文化知识,走上了革命道路。小报童不断为地下党递送情报,摸排敌人情况,为上海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以杖头木偶为基础,《报童之声》根据不同桥段,选用了契合的木偶样式,如主角们手中形影不离的短杖头木偶,就很适合歌舞表演;还有一部分角色是适合刻画细腻情感的横挑木偶;反派角色第一次尝试了背包木偶,演员身背等高人偶,藏于其后,别有一番夸张的效果。当舞台切换到了大场面的群戏时,影子戏登场了,皮影与光影贴合追捕画面。在光影工作坊中,剧组首次尝试了平面维度向立体空间的跨越,让立面平视基础上呈现出3D效果。

图说: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演出照

不仅突破传统木偶剧的表现形式,《报童之声》还首次挑战木偶音乐剧的形式,将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与木偶表演有机结合,展现旋律与操纵艺术的新舞台空间。饰演艾可馨的青年演员柴玥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说,木偶就是演员与观众传递感情的媒介,这次以真人的姿态立于舞台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打破重塑的过程,好在所有人都适应了这样的曝光,让舞台以偶、人、影相呼应。

饰演报童八八的谢敏斐笑言,这次剧组里年龄最大的演员要挑战年纪最小的角色,她时刻想着自己是个6岁的孩子,想着她的行为、思考问题的方式。《报童之声》与普通木偶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唱跳,在排练期间,演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唱歌、跳舞。谢敏斐说:“作为一部革命题材的木偶剧,希望孩子们在看戏的同时,走进那段伟大的历史,感悟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剧场外,“红领巾心向党”电影旧海报展作为《报童之声》主题活动之一,在仙乐斯木偶剧场展厅中同步开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79年制作的电影《报童》的海报,戏剧与展览的跨界结合,呈现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打造了艺术立体空间结构。

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透露,《报童之声》将打造为红色经典驻场项目,并计划在9月开展“开学第一课”红色艺术教育系列活动。(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