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光》期间,我曾多次忍不住眼泪掉下来。它讲述了陶勇医生“死里逃生”和从医多年的宝贵心得,从至暗时刻、善恶的相对论、一个医生的生死观等19个篇章讲述自己经历的这场暴力伤医事件全过程,作为医生和病患两种角色对医疗体制、医患关系、生命健康、职业理想、善恶因果、从医选择、立世榜样等的说出自己看法。这不仅仅是一名医生的沉思录,更是和每个人分享的成长启示录。

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暗里有光。虽然陶勇医生经历了一场苦难,但他心存温暖,不忘初心,化苦难为力量,并没有因为这个苦难而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从信任坍塌和重建中,讲述和分享从他的视角所看到的世界。周国平说,苦难是美德的机会。《目光》一书所呈现的“陶勇的世界”便是如此。书中有几个点令我感触很深,引发我进行思考。

信念之光,不惧生死。陶勇医生说:“恐惧应该是活着的警示,而不是枷锁。”他遭受了这场苦难的一开始,觉得信任崩塌,书中提到:“精诚行医却遭此横祸,难免会怀疑初心,动摇信念。”他自认为给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也取得手术的成功,却像农夫与蛇的故事般遭到反噬。书中写道如果有人问他:时间重来会救这个病人吗?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觉得善良不是对所有人,而是有度,善良不是纵容。行医所谓悬壶济世,都在说一个“善”字。人生苦短,活在当下,重在不愧于心。心存善念,是需要坚守的,而读过的万卷书、行过的万里路,正是可以坚守善良的基石。书中说道“有一个记者问我,假如你的生命只有七天,你会如何度过?我想,我会选择读书,读哲学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当一个人见识越多,眼界越宽广,心胸就越慈悲”。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掌握人生的宽度。在陶勇医生身上凝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亦是他面对泥泞、拨开乌云的开关,让他用信念之光看世界,不惧生死。

使命之光,不畏苦难。从善如流,上善若水。陶勇医生说:“我不是神,但我愿意继续发出我的微光”。我们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都发出微光。“做医生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刚从业的年轻医生,技术和能力还没有那么成熟,面对复杂的病症会感到焦虑和害怕。”每个人都是从职场菜鸟逐渐成长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咖。陶勇医生作为医者想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尽全力守住生灵。

心灵之光,不怕黯淡。书中提到:“长大从医后,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我慢慢发现,其实童年缺少什么的人,长大后就会越追求什么。缺少爱的人,余生都在渴望爱、寻找爱,但又害怕爱、试探爱,和这样的人相恋是一种非常艰难的事情。”心灵有爱和希望,才不怕黯淡。我们给多点时间和精力给身边的人,多去爱这个世界,多去爱我们的家人、爱人和朋友,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爱周边的人。因为爱,是可以治愈世间的一切苦难的。

“在黑暗的夜晚,静静地为你,去孤独的照亮,就让我是一道微光,能让你拥有灿烂的锋芒。在寂寞的时分,无论飞向何方,我也会绽放,给你无限微光。”微光虽弱,足以点亮心中的火,去温暖你我。

作者: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林榆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孙珺 吴波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