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手機軟件打車、超市結賬時怎樣用無人櫃檯結算、家庭智能交互設備怎樣操作……在上海老年大學欽州書院校區,最新打造的“智慧生活體驗教室”讓老年人的學習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沉浸式學習+模擬應用”,正助力老年人一步步跨越“數字鴻溝”,從容應對各種智能生活場景。

伴隨城市數字化轉型提速,如何引導更多老年人主動擁抱數字社會、享受智慧城市的紅利——老年教育需要破題、求出最優解。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爲銀髮一族度身打造的“金色學堂”開播5個月,日均收看已突破100萬人次。 目前,全市參與各級各類老年教育的人數佔老年人口的四成。

近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發佈了學習型城市應對疫情的全球典型案例,上海服務老年人學習的案例成功入選,成爲全球13個典型案例之一。同時入選的還有中國武漢、芬蘭埃斯波、意大利米蘭、巴西聖保羅等學習型城市。

聚焦“老小舊遠”民生難題,多措並舉爲老年人辦實事、解難題,讓更多老年人在老有所學中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軟實力的生動縮影。

看電視就能學,“我再也不用麻煩兒女了”

今年3月1日,面向“50+”人羣的全媒體終身教育平臺“金色學堂”正式登陸電視頻道。根據老年人的收看喜好和現實需求,“金色學堂”在電視節目中規劃了智慧生活、文化娛樂、健康科普三大節目帶,已集聚近千條課程節目。

作爲向社會公衆免費開放的公益頻道,“金色學堂”爲何會在短短5個月內就擁有超過百萬的收看量?年過七旬的孟阿婆用一句話給出答案:“現在,看電視就能學如何用手機打車、掛號、叫外賣,我再也不用麻煩兒女了。”

正如一些老年人在採訪中所言,經過去年的新冠疫情,學習動力猛增。無論是送菜上門還是出門打車,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生活便利度大大提高。

去年疫情期間,上海也開始以更大力度探索將一些老年教育資源遷移線上。比如,開通市民終身學習雲“空中課堂”,推出老年教育直播大課表,提供老年慕課、雲視課堂、社區微課等豐富多樣、可供選擇的優質網上學習資源。

與線上各類老年教育資源相呼應,在線下的上海老年大學裏,智慧學習場景的創設,也讓傳統的老年教育模式一去不復返。

這是發生在華涇鎮社區學校的場景:教師引導老年學員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各種應用軟件的使用方法,並答疑解惑;老年學員可隨時隨地在實景場景中提升學習興趣,在創新的訓練營模擬環境中反覆操練,直至熟練掌握……這種“植入線上資源,輔助線下課程”的融合教學,開啓了徐匯社區教育智能手機融合課程新模式,正幫助更多老年人更快掌握智能手機應用。

各類社會力量加盟,擴大老年教育供給

直面城市深度老齡化,滿足老年羣體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市教委終身教育處負責人看來,上海老年教育發展空間擴容,勢在必行。從現實來看,現有以老年大學爲主的教育資源顯然已經供給不足。未來,必須鼓勵多元主體參與老年教育,進一步提高辦學開放度。

這位負責人介紹,上海將實施老年大學倍增計劃,鼓勵各區在現有區級老年大學基礎上,新增一所新型老年大學。與此同時,鼓勵高校利用場地、師資、資源優勢,舉辦高校老年大學,爲本校退休職工和周圍社區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務。

此外,上海將支持各類社會力量依法申辦老年教育機構。目前,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以金融課程爲特色的“中銀網上老年大學”、百姓網以時尚爲特點的“花樣老年大學”、星光攝影成發揮攝影技術優勢,創建星光攝影老年大學等,均已啓動開展老年教育服務。

圍繞打造“就近、便捷、快樂”的老年教育發展要求,上海還將開展老年教育居村委示範學習點、養教結合學習點、社會學習點等“三類學習點”建設。目前,全市已創建居村委示範學習點586個,培育老年教育社會學習點326個,新增養教結合學習點192個。

此外,本市還將鼓勵各區開設宅基課堂、田間教室、金睦鄰、樓宇小組等老百姓身邊的學習課堂。

到2025年,上海將建設100個老年智慧學習場景

擴容之後是提質——提升老年教育的品質,上海也有科學、周密的頂層設計。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按照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服務市民高品質生活的要求,上海將積極推動街鎮老年學校開展優質校建設。據介紹,在徐彙區和閔行區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全市200多所街鎮社區(老年)學校將開展優質校創建工作,“十四五”期間,力爭全市有60%的學校達到市級優質校。

下一步,上海將構建覆蓋全市的老年教育數字化服務網絡,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比如,實施“雙百雙千”計劃,開拓老年人智慧學習應用場景,創造包容、普惠、友好的老年數字生活新圖景,進一步形成與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相匹配的老年教育數字化發展新格局。

到2025年,上海將建設100個老年智慧學習場景,鼓勵全市老年教育機構依託特色課程創建各類數字化、智能化學習場景,打造數字化學習新範式;創建100個老年智慧學習品牌,圍繞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高頻事項,形成老年智慧學習新品牌;開展1000名助老智慧學習骨幹教師培訓,爲老年教育數字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推進1000個助學團隊培育,組建類型多樣的助學團隊,引領智慧助老新風尚。

作者:張鵬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市教委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