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翁傑通訊員盧萌卿邵瀅

7月30日,記者從慈溪市防指獲悉,颱風“煙花”給當地帶去過程雨量356毫米和最大單站雨量559毫米,均超過2013年“菲特”颱風,而相較2013年,慈溪此次的災情損失卻減少了九成——從當初19個鎮基本受淹減少到了這次的5個鎮部分受淹,總受災人口從16.2萬人減少至3萬人,總經濟損失也從20.3億元大幅減少至1.9億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數字化改革總體部署,對標整體智治示範市建設要求,近年來慈溪打造數字化水網,加快推進數字水利建設和多跨場景應用。”慈溪市委主要領導介紹,在此次防禦颱風“煙花”過程中,慈溪市充分利用今年剛建成的“數字水利一張圖”全景管控平臺,加強氣象預報精準性;實時動態更新河道、水庫水位,強化對河道、水庫、山塘等預警預判;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人防技防相結合的防控體系。目前該平臺已集成雨情、水情、工情等多元化數據超1.5億條,爲慈溪市委市政府防颱決策提供數字化支撐。

打通數字鴻溝,慈溪多部門在“數字水利一張圖”上多跨協同作戰。據瞭解,慈溪建設的“數字水利一張圖”既融合了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的“國土三調”及地理信息系統,還接入了氣象部門的雲圖、精細雷達、颱風路徑等數據,對氣象、自然災害、水利等實現“一圖管控”。基於每6分鐘更新一次的氣象數據,慈溪結合河道、水庫水位實現精準預排預泄,此次颱風影響前就將河網普遍降低70公分。此外,利用公安部門的3萬個天網探頭,慈溪對全市域受淹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排澇調度,颱風期間排澇17110萬立方米。

數字加速流動,讓慈溪各河區、分水系形成“一盤棋”。通過“數字水利一張網”,慈溪建立全市域、跨水系防汛防颱一體化的調度格局,實現海閘排澇優勢互補。27日14時,降雨已停,慈溪東河區水位已全部恢復正常,但中河區東橫河仍超警戒水位0.98米。對此,慈溪開啓中、東河區四個邊界閘,以每天200萬方米的速度中水東排。此次颱風影響期間,慈溪累計發佈調度指令超200條,其中跨水系防颱調度指令40條。

借“數字之手”,慈溪防颱防汛更跳出轄區,實現跨區域整體聯調。26日晚,餘姚低塘街道最高水位達到3.54米,超警戒水位0.84米。針對餘慈水系相通、地域相鄰的現實,應餘姚請求,慈溪對大塘江整體跨區域聯調,分洪85小時;同時,將東橫河部分澇水通過慈溪北排河道排入杭州灣,使東橫河澇水在臺風結束後36小時內降至警戒水位以下,減輕餘姚城北防汛壓力。此外,慈溪和杭州灣新區實行防汛調度一盤棋,海閘排澇一體化,使杭州灣新區颱風影響降到最小,基本無企業及民房積水。

慈溪還將水利數字化平臺在移動端的應用,爲基層防汛責任人賦能,排查險情事半功倍。7月26日傍晚,橫河鎮水利工作人員孫華傑在“手機防汛雲”APP查看數據,發現橫河鎮東橫河內河水位不斷升高。經排查,東橫河堤防出現管湧。對此,當地立即組織500人應急搶險力量,通過3個小時的搶險,終於排除險情。據瞭解,目前慈溪“數字水利一張圖”系統的移動端應用已經在全市696名基層防汛責任人中實現全覆蓋。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