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陸舜教授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肺癌是位居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惡性腫瘤,堪稱“癌症頭號殺手”,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約85%的肺癌爲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並且患者疾病分期越晚,5年的生存率也就越差。同時,早期發現並進行了根治性手術治療的肺癌患者,對於術後輔助治療意識較弱,且臨牀輔助治療選擇有限,無法滿足患者長期高質量生存的獲益需求。

雖然高達3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診斷出並進行潛在的根治性手術,但疾病復發在早期肺癌中仍然很常見,近一半的診斷爲早期的患者、超過四分之三的診斷爲晚期的患者在五年內經歷了復發,如果不接受輔助治療,有近一半的患者在5年內出現疾病復發或死亡。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上海市肺部腫瘤臨牀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患者存在腫瘤復發、轉移的危險,且危險度隨分期的增加而增加,約有6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術後發生腫瘤轉移,如腦轉移、骨轉移等,而遠處轉移,特別是腦轉移的後續治療策略非常棘手。因此需要在術後進行藥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療,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尤其是早期肺癌患者在手術以後進行全身系統性的輔助治療非常必要。”

陸舜教授指出:“輔助治療也就是爲提高肺癌患者長期生存率,在術後進行藥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療,而降低早中期肺癌患者術後復發和癌細胞轉移風險便是輔助治療的價值所在。雖然輔助化療是既往肺癌術後輔助治療的標準方案,也是目前臨牀上主要的治療選擇,可提高可手術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但絕對5年生存率提高僅僅只有5%,複發率依舊較高,且對腦轉移等遠處轉移幾乎束手無策,並且由於化療毒性問題,致使患者依從性不佳,臨牀上仍亟待更佳的輔助治療方案出現。”

作爲一種精準治療選擇,輔助靶向治療與輔助化療、放療不同的是,它可以特異性地作用於腫瘤細胞的某些特定位點,高度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殺傷或僅很少損傷正常細胞。

早中期肺癌的規範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固然重要,但及早篩查和診斷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重要前提,同樣要引起重視。目前臨牀對於肺癌早篩的手段有很多,影像學仍是目前診斷肺癌的主流方法,如低劑量螺旋CT等。同時,隨着肺癌診療進入精準時代,人工智能通過藉助大數據和建立預測模型的手段完成輔助診斷,極大助力了早期肺癌的診斷升級。對於40歲以上、長期吸菸、長期接觸菸灰或油煙、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羣,尤其需重視肺癌的早期篩查。

陸舜教授介紹:“肺癌的早期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肺葉切除、縱膈淋巴結切除術,這也是目前早中期肺癌患者最常用、最有效的手術方式。隨着我國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的廣泛應用,當前中國微創胸外科的整體水平已領先國際,且高達3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診斷出並進行潛在的根治性手術,尤其對於腫瘤小於1釐米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在進行手術之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實習生 吳昊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