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旱的玉米。

今年夏季,寧夏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新高,兩個多月沒有發生有效降水,乾旱與高溫持續“烤”驗着寧夏,不斷加劇着當地的旱情。特別是寧夏中部乾旱帶,降水更少,蒸發更多,在這一非常時期更是頻頻喊“渴”。

面對本次大“烤”,自治區3000多名水利職工放棄節假日休息,全力保障1000萬畝農田灌溉。三大揚水系統加足馬力滿負荷運行,流量達到歷史最高。引黃灌區日引水流量達500立方米每秒,較去年同期多出70立方米每秒。

日前,記者來到旱情最嚴重的寧夏中部乾旱帶,深入同心、紅寺堡兩縣區,見證當地幹部羣衆過大“烤”。

滿負荷揚水灌溉

紅寺堡揚水爲“旱地”送去及時水。

作爲全國最大的異地單體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紅寺堡是一個因水而建、因水而興的年輕縣區,這裏靠着長途引來的黃河水將荒灘開發成綠洲,卻也因爲本次旱情遭受着罕有的水困。

7月29日午後,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烈日暴曬,烤得農田龜裂,玉米葉子直打卷兒。

在大河鄉烏沙塘村,村支書魏勤吉最操心的就是莊稼淌水的事兒,最近一直有村民找他反映用水難題。特別是有鄉親剛剛種上韭菜,灌溉不及時的話,就會造成減產乃至絕產。

魏勤吉告訴記者,烏沙塘有4200畝的用水指標,加上全村上馬了高效節水滴灌設施,基本能滿足用水需求。但是,今年持續高溫少雨,水分蒸發得厲害,讓農業用水越來越喫緊。

“水水水!”被問及最近的工作,魏勤吉連說三個“水”字。他說,沒水,莊稼就“成不了”。這些天,他不斷爲鄉親們跑水的事兒,終於從附近泵站要來了水。採訪當天,記者站在烏沙塘村郊一座35萬立方米的蓄水池旁,親眼看到黃河水被“嘩嘩”注入其中,清涼的水氣迎面襲來。

魏勤吉說,有了水,村裏的大棚韭菜就成了,今年冬天上市時,一座棚能賣1萬多塊錢。村裏的菜農普遍種有四五座大棚,能收入七八萬塊錢。

但魏勤吉有所不知的是,他能要來水得益於紅寺堡揚水工程的滿負荷運行,整個紅寺堡夏灌引水1.54億立方米,比去年夏灌多引水600多萬立方米。

7月4日以來,紅寺堡區啓動抗旱應急預案,首級泵站增開1臺小機首次滿負荷運行,流量達到28立方米每秒,每日引水量增加8.64萬立方米,開機臺數、流量、日均引水量均創歷史之最。

未雨綢繆實施“渠庫聯調”。紅寺堡利用春灌用水量小的有利時機,給新莊集、烏沙塘、金莊子等水庫蓄水,在夏灌用水高峯期將水庫蓄水補充到乾渠,累計補水321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旱情。

然而,由於旱情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仍有不少地區農業損失慘重,尤以靠天灌溉的旱田爲甚。

與村村都有水澆地的紅寺堡區不同,同心縣中東部地區山大溝深,依然保留着大量旱田,當地羣衆靠天喫飯。

預旺鎮青羊泉村就以旱田爲主。去年,降水較爲充沛,村裏糧食獲得大豐收。嚐到甜頭後,今年鄉親們普遍擴大種植面積,沒承想遭遇到本次嚴重旱災,莊稼面臨減產乃至絕產。

青羊泉村支書馬建福表示,今年他投資17萬元,在旱地裏種下了玉米、蕎麥、土豆等作物,因爲旱情枯死了不少,“弄不好本兒都折光了。”

擴容增效保喫水

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解了同心“水困”。

同心縣已經兩個月沒有發生有效降水,加上烈日暴曬,讓這裏一度備受“烤”驗。

今年6月底前,同心縣城還爲水所困,每天晚上都要全城停水,爲第二天供水而提前蓄水。如今面對日復一日的旱情,這座縣城卻實現了24小時穩定供水。

用水“劇情”翻轉,得益於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投用。該工程使同心縣城日供水量達到2.3萬立方米,比之前增加了0.5萬立方米,順利通過本次“烤”驗。

記者採訪得知,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爲同心縣城引來了黃河岸邊地下水,替換了日漸枯竭的小洪溝地下水,新水源水量更充沛、供應更穩定。“這個工程歷時一年竣工,投用時恰巧碰上這次嚴重的旱情,真是一項‘及時雨’工程。”同心縣人飲辦主任馬成感嘆。

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的投用,也有效緩解了同心西部的旱情——過去,同心西部地區每天要向縣城供應生活用水3000立方米,如今再也不必舍水“賙濟”,這在旱情嚴峻的當下別具意義。

除了及時投用新的供水工程,同心縣還致力於讓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抗旱效益,採取分片區、定時增壓等措施,以錯峯、輪換方式保障正常生活用水。對部分地勢較高、供水管徑較小的用水戶,更換改造管道並加裝增壓設施,確保應有的供水壓力。利用現有集中式供水點設立應急臨時供水點,與地方消防部門建立緊急供水聯絡方式,保障應急供水。

就生活用水而言,受本次旱情衝擊最大的也是靠天喫水的人們。

在山大溝深的青羊泉村,至今仍有40多戶村民靠喫淨化過的天雨水爲生,連日大旱使他們遭受到了嚴重的生活困難。

水利職工日夜堅守保灌溉。

在上級號召下,青羊泉在村部設立集中供水點,並僱來水車爲喫水難村民挨戶送水,每戶人家6方水,半個月送一次。記者採訪發現,這些人家分散住在7個自然村,送水部分路段是鋪着石子的簡易山路,運水成本極高。

“一方水要花200多塊錢,是自來水價的50多倍!”馬建福感嘆,水價本身很低,但運輸成本太高。

在同心縣,共有737戶居住分散、自來水不能入戶的羣衆,他們靠“集雨場+水窖+潛水泵+淨化器”方式解決喫水問題。本次旱情,斷絕了天雨水,使這一羣體受災最爲嚴重。通過設立集中供水點,同心縣主動送上救急水,保障了他們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需求。(寧夏日報記者杜曉星裴云云)

來源:寧夏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