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令人後怕的照片發生地,電力工人們在搶修恢復供電

大河網訊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鄭超 通訊員 姚雲飛文/圖

經開區位於鄭州市偏東南隅,是河南省首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因爲地勢低窪,“7·20”特大暴雨,令其成爲“重災區”。

然而,在恢復全區居民用電上,它跑出了“經開速度”——2天恢復40條主幹線供電、6天完成大型居民小區恢復正常供電、7天宣佈全域覆電……

有人說這是鄭州市區最快恢復供電的區域。爲什麼是這裏?讓我們走進經開區供電部,揭祕他們奮戰7天6夜的“作戰密碼”,探尋創造“經開速度”的六種能力。

險情

一張令人後怕的照片

7月20日一早,鄭州經開區部分路段積水過膝,家住經開第八大街經北六路口附近李南崗村的李耀威,走出家門趕着上班。

作爲國網鄭州供電公司經開區供電部的一名基層網格管理人員,他一出門就看見經北六路上一根15米高的10千伏線杆出現歪斜,旁邊基坑塌陷,3輛私家車身陷“困境”。

他一邊拍照錄視頻,一邊緊急呼叫公司配電運檢專責李東洋,此時是7月20日8:00。

李東洋接到呼叫後,立刻通知有着23年配電運檢經驗的配電一班班長趙中營趕赴現場。

8:20,趙中營趕到事故現場,看到線杆傾斜度再次加大,果斷申請斷電,同時他帶着同事張書軍冒雨爬上距離事故點400米之外的線杆關掉了支線的開關。

正如趙中營和同事們判斷的那樣,沒過多久,15米高的10千伏線杆倒向馬路積水中。

“難以想象,10千伏的高壓線帶電倒進水裏,會造成多大的事故危害。”趙中營事後回憶說,如果那根線杆不及時拉閘斷電,後果不堪設想,“附近是人員密集的村莊、十幾米外是古玩城商戶……”

一根10千伏線杆倒塌在深水區的照片,引發經開區供電部的高度警惕。從那一刻起,經開區供電部發出指令:向全區域物業用戶發出通知,全體網格管理人員紛紛走向各自負責的網格臺區,巡視和確認設備安全情況。一旦發現設備浸水,請立即斷電,以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件。

之後幾個小時,鄭州發生罕見的特大暴雨,最大小時雨強達201.9毫米,突破歷史極值。

速度

一次不可思議的“經開速度”

一場幾十年罕見的特大暴雨,給鄭州電網運行、設備安全、電力供應帶來了重創。截至7月23日11時,全省電力設施受損臺區57986個。來自經開區供電部的一份統計信息顯示,經開區整線停電62條,停電開閉所71座、配電房53座、環網櫃99個、公專變2400餘臺,另有倒杆23處,8座開閉所、17座配電房遭受水淹、塌陷等不同程度損傷。

然而,災害天氣發生之後2天內,經開區供電部高效協同恢復40條線路供電。截至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支援鄭州的四川、福建支援隊伍到來前,已恢復線路51條。

7月26日20:30,格林山莊專用配恢復,所有大型居民小區恢復正常供電;7月27日下午,財富天階專用配恢復,經開區供電部所轄區域實現全部恢復正常用電,電網恢復災前狀態。

“多虧了7月20日早上工作羣裏那張照片。”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鄭陽認爲,經開區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主要源於其預防措施處置到位,大部分主幹線路提前停電避險。

關鍵

一張神祕的“作戰圖”

如果說一張照片警醒了一大羣人,無意中保護了一大批供電線路,那麼接下來勝負就要憑真本事了。

大部分主幹線路脫險了,然而在通往居民用戶送電的“最後一公里”還存在各種各樣的“毛囊堵塞”。經開區供電部所轄共計180多個居民小區,受災停電的就多達92個,影響6萬餘戶。

提起“小區”作業環境,對於廣大電力職工而言,相當於一門陌生學科。通常居民小區圍牆外才是他們的舞臺,小區高壓分界點之內都是小區物業的地盤。

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到不熟悉的領域開疆拓土、打通居民小區供電“最後一公里”?如何儘快爲92個小區居民送上電?這是最現實的挑戰。

作爲經開區供電部指揮長,經開區供電部黨總支書記、主任馮志敏曾於2008年參加過湖南抗冰救災保電,面對極端災害天氣,他和供電部其他幾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成員立刻意識到,必須不能在一些關鍵的環節掉鏈子。事實證明,他們第一時間出手籌備的發電車接線的物資儲備、特殊操作的工人力量調集等安排,都爲實現“經開速度”埋好了伏筆。

此外,他們還在別人想不到的細節和環節上下足了功夫。諸如,給發電車接線這件小事,聽起來不復雜,真正把它幹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經開區供電部的柴二偉在抗洪保供電中,主要職責是保電,“在只有1輛保電車派駐小區的情況下,車輛應該停到哪裏?先給誰送電?誰先等等?發電車到後,自帶設備與小區接線口是否適配?小區配電環境是否能接得住發電車?”這一個個具體問題,決定了整個城市恢復供電的速度和效率,否則“打仗”就是一團麻。

經開區供電部“90後”職工祝智杭在抗洪保供電戰中,主要職責是信息服務,“92個受災停電居民小區,猶如躺在醫院裏的病患,誰是重症患者?誰是慢性病患者?誰是輕微感冒?我乾的活兒就是拿到準確的一手信息,提供給指揮中心。”在祝智杭看來,如果信息不準,給一個感冒患者歸類爲重症病患,那麼覆電速度就大打折扣。

“我是物資專業應急小組的,除了物資申請和調運,其他活兒我都不幹,也不能幹,幹了就亂了。”物資組副組長李孟陽說。

作爲鄭州市區最快恢復供電的區域,真正驅動“經開速度”運轉的內在邏輯是什麼?

在調研訪談了10餘位經開區搶修一線及骨幹力量後,一張小小的表格尤其引人注目。表格的名稱叫“經開區電力搶修保障體系”,來自國網鄭州供電公司的下沉幹部鄭陽督導,下設安全、搶修、保電、物資、後勤、優質服務、宣傳、信息、車輛調度九個專業應急小組,每個小組由組長、副組長和成員構成。

有人透露,經開區供電部指揮長全憑這張小小的搶修保障體系圖穩坐“釣魚臺”。

揭祕

經開區爲什麼能?!“六種能力”定輸贏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

打開經開區電力搶修保障體系“作戰圖”,張愛國、趙中營、李東洋、左航、丁志君……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躍然紙上。

這張紙的背後,有一盤棋。

他們踐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聽從國網河南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的統一指揮,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福建省、四川省電力公司支援人員全力協助下,在周口公司、市公司互聯網部與建設部的通力協調下,經開區供電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堅定“上下一條心”,下好“經開一盤棋”,在強化責任擔當上着力,在狠抓責任落實上下功夫,羣策羣力、精準施策,匯聚起衆志成城、同心協力保供電的磅礴力量。

鄭陽是國網鄭州供電公司派駐經開區供電部“包片到部”的下沉幹部,7天6夜不回家的駐地實戰,讓他深受感染和觸動。在他看來,經開區供電部在抗洪保供電中展現出稀缺的“六種能力”:“上下一盤棋”的聯動能力、“下呼上應”的治理能力、甘於奉獻和擔當的爲民服務力、敢闖敢試敢決策的戰鬥力、政企高效聯動的整合力、善於化解複雜矛盾和複雜關係的掌控力。

7月20日早上,一張驚險的照片拉開經開區供電部的抗洪保電序幕,這是網格管理員、供電所、供電部“三級網格”快速響應體系的“本色出演”,踐行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下呼上應”治理能力。

7月22日早上6點,已在電力搶修一線奮戰60小時的郭雨坤,再次奔赴李南崗村搶修現場。每天只休息一兩個小時,累了找個地方眯一會兒……

90後小姑娘班墨涵忙着保電協調,7天6夜幾乎沒閤眼沒回家,一天最多要接300個電話,每天休息一兩個小時,精神高度集中。災情當前,經開區供電部全體職工像“打雞血”似的,只想着“快一點,再快一點,恢復用戶供電”。

經開區供電部全體工作人員的微信羣名稱爲“辦實事開新局經開勇登攀”。“我們從來沒有要求大家不能回家,然而全員自覺駐守指揮中心大本營,堅守崗位7天6夜,主動工作、主動奉獻。”馮志敏認爲,這就是黨史學習教育實實在在的成效。

危難時刻踐初心,災情面前顯擔當。在鄭州此次特大暴雨災害天氣中,經開區供電部全體職工堅持人民至上,危難時刻沉着鎮定、果敢積極、勇擔社會責任,“六種能力”,體現了其既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探路者,也是敢闖敢試、敢爲人先的實踐者。他們以夙夜在公、時不我待的幹勁贏得了保供電時間賽跑,在駕馭重大應急災難性事件中書寫了一曲保電華章。

編輯:李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