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科學院(又稱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發佈2021年度生命科學部院士增選結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張力偉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成爲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張力偉教授從事神經外科工作36年,長期致力於神經外科複雜性疾病“腦幹及顱底腫瘤”的臨牀與基礎研究,在腦幹腫瘤手術技術創新和腦幹膠質瘤的基礎研究達到國際水平。主要的學術成就表現在首次發現腦幹膠質瘤具有特異性PPM1D基因功能獲得性突變,被國際同行評價爲“腦幹膠質瘤發生機制及治療分子靶點研究的重大突破”,被NEJM、Lancet Oncology等頂級期刊引用達百餘次;開發從腦脊液中高效檢測腦幹膠質瘤特異基因的液體活檢新方法,用於腫瘤早期診斷、動態監測和療效評估,改變病理診斷只能依靠手術和穿刺活檢獲得組織樣本的診斷模式,成爲全球第一個腦幹膠質瘤液體活檢的成果;首次繪製出腦幹膠質瘤全基因組、轉錄組及DNA甲基化圖譜,創新性地發現腦幹膠質瘤根據DNA甲基化模式可分爲四種亞型,腫瘤起源部位及腫瘤微環境在腫瘤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他還帶領團隊 建立中國人羣腦幹膠質瘤分子病理分型體系,組織撰寫《腦幹膠質瘤綜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彌補了現有國際病理分型的不足。與國際上同步開展了腦幹膠質瘤免疫治療臨牀試驗。

張力偉教授集成創新腦幹及顱底腫瘤診療關鍵技術,將多模態神經影像、導航和神經功能監測等技術融合應用到術前神經功能評價及術中神經功能保護中,顯著改善患者預後。腦幹及顱底的複雜手術年手術量近200臺。

張力偉教授依託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創建了國家腦腫瘤註冊登記研究平臺(NBTRC),病例覆蓋全國所有省(直轄市),目前有超過12萬例腦腫瘤患者高質量臨牀診療和隨訪數據,它是國內首個科研型、公益性腦腫瘤全腫瘤譜臨牀診療大數據平臺,目前這個平臺的規模排在全球第二,已成爲開展國際合作和全國多中心研究的重要支撐平臺。平臺數據管理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並在多個領域進行開創性的探索。

張力偉教授聯合國際上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在《英國醫學雜誌》撰文提出神經外科應該在腦健康和腦研究中發揮作用,探討在神經外科疾病中如何如何平衡腦組織結構與神經功能關係,促進腦健康發展。也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通報》上撰文充分發揮神經外科的學科特點和優勢,完善中國“腦計劃”戰略佈局和實施。在國內外學界產生很大的反響。

近年來張力偉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如BMJ,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 Acta Neuropathologica,JCO、BMJ Open等發表多篇有影響力的文章。

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是歐盟的“國家科學院”和法定科學顧問,由英國皇家學會和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典等多個代表歐洲國家最高學術水平的國家科學院共同發起成立,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作爲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生命科學四個學部、二十三個學科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主要在歐洲各國的院士中遴選,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代表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界最高的科學水平和學術地位;此外,歐盟國家之外卓越的著名科學家可以當選外籍院士,但佔比很小,遴選門檻要求更高。目前,歐洲科學院現有約4000名院士,包括7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6位圖靈獎獲得者等。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圖:神經外科汪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