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藥工業百強營收十年來首降,企業加速佈局創新藥

在8月1日舉行的第38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下稱“年會”)上,“2020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正式發佈,65%的百強企業集聚在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成渝四個產業集羣。

從具體榜單來看,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位於前列。

受到關注的2021年中國醫藥新銳創新力量榜中,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再鼎醫藥(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一併獲獎。

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的統計和分析,2020年百強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9012.1億元,同比下降3.1%,爲近十年來首度下滑,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疊加影響。

營收下滑的背景下,利潤總額卻實現增長。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負責人分析稱,百強企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4.6%,其中超過半數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實現正增長。百強企業中,參與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中,28.3%屬於百強企業及其子公司。在國家集採中,百強企業覆蓋了87%的採購品種。

受疫情、帶量採購政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有藥企負責人評價業內都很“焦慮”,醫藥企業也正加速從仿製藥轉型佈局創新藥。

據現場解讀,2020年百強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支出爲6.33億元 ,平均研發強度爲6.8%。從研發強度梯度分佈看,研發強度高於15%的企業數量有5家,分別爲信達生物、康弘藥業、先聲藥業、煙臺綠葉和恆瑞醫藥。

年會現場,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清明表示,創新需要產業平臺,包含人才、資本、政策,但可以發現,存在創新資源浪費的現象,所以要差異化創新。創新不要浮躁,要有戰略思維。例如,貿易配送也需要創新,不僅要進行產品技術的創新,還要在管理流程、服務形態方面創新。

“在差異化之前,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強項、已經具備的能力、應該具備的能力、必須打造的能力,不是爲了差異化而差異化。”齊魯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燕表示,這些差異化的結果是給市場、社會、病患提供價值。有價值的創造,就一定會有經濟回報。

8月1日同步發佈的《中國仿製藥藍皮書》2021版(下稱“《藍皮書》”)中顯示,在避免低水平重複時,更要注意防止高水平重複,高水平重複比低水平重複更浪費。如目前國內開發PD-(L)1產品的企業有100多家,這類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失去了市場。

有關原始創新,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努力做好對藥物的新靶點、新機制、新策略、新方法、新技術等方面的原始創新,這樣才能在醫藥發展的潮流中走在前列,掌握主動。”陳凱先稱。

《藍皮書》中提到,未來醫藥行業的競爭是原始創新的競爭,是國際化的競爭。原始創新需要基礎研究、資本、審批、監管、支付體系、集採等多方面營造的創新生態環境。

那麼,如何進行原始創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蔣建東將視角聚焦於中國本土,他希望學生能到基層去找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關注內蒙古布氏桿菌問題、洞庭湖血吸蟲問題、新型職業病、艾滋病等。

“如果這一輩子能解決一個問題,那貢獻就很大。所以,課題是從臨牀中來,再回到臨牀中去。”蔣建東同時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例如非洲豬瘟的問題,這種病毒雖然目前不感染人,但時間長了病毒也會變異,農場畜牧業要如何減少非洲豬瘟的發生,包括潛在威脅老百姓的其他病毒。這類藥得便宜、穩定,不能有毒性。學生要從事這一行就要走到前線,並時刻做好準備。這是一種責任感,而不僅爲拿學位。

《藍皮書》中也指出,我國醫藥企業由仿製到創新的轉型,其模式有自主創新、引進創新、聯合開發、投資併購等。目前自主創新模式中合作性創新、開放性創新逐步成爲主流。聯合開發成爲目前中國創新的一種主要模式。

“新藥的開發關鍵是速度。臨牀的推進速度和產業化的轉化速度是中國創新藥研發的核心競爭力。”《藍皮書》中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