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崔榮偉

美俄之間有共識,也有分歧。

7月28日,備受矚目的美俄戰略穩定談判第一輪會談在日內瓦結束。儘管會期只有短短一天,並且以閉門形式進行,同時兩國也沒有達成什麼突破性協議,但就隨後雙方發表的聲明看,會談實際上包含了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既與美俄兩國各自立場有關,又牽涉其他國家。鑑於美俄戰略穩定談判的推進勢必會對國際形勢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瞭解戰略穩定談判初步呈現的特點,理解其背後透露出的深層含義,對於當下的大國競爭態勢及大國關係具有非常重要的啓示。

美俄戰略穩定談判的特點

從會後各自發表的聲明看,美俄戰略穩定談判主要體現出如下特點:

首先,美俄之間有共識,也有分歧。此次會談,兩國“全面討論了雙方維護戰略穩定的方式、軍備控制的前景以及降低風險的舉措”,並“討論了研究包括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在內、所有能夠擊中戰略目標的武器種類的必要性”。這說明,針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後的問題,美俄在選擇繼續就削減戰略武器達成新的共識,還是選擇達成新的具有約束力的新協議的問題上存在進一步談判的餘地。

另一方面,雙方之間的分歧也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戰略穩定談判的議題範圍和成員國的擴容上。前者表現爲俄羅斯主張將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也涵蓋在談判範圍內而美國反對這樣做。後者表現爲美國意在最終把中國拉入談判,而俄羅斯更希望英法兩國加入。

其次,雙方都有意改善雙邊關係,儘管目的不同。戰略穩定談判爲美俄雙邊關係發展提供了轉圜空間。6月中旬,美國總統拜登就提出未來6到12個月將展示俄羅斯和美國是否成功啓動了戰略對話。換言之,未來6到12個月將是美俄是否成功啓動戰略穩定談判的關鍵期。所以,對於這次會談,美國稱之爲是“對話的開始”,試圖藉助戰略穩定談判來穩定對俄關係,阻止俄羅斯進一步走近中國。

對於俄羅斯來講,藉助戰略穩定談判,有望將不斷創造新低的俄美關係拉出低谷,同時可以大大減輕本國在地緣政治、經濟、軍事上承受的壓力。正因爲如此,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認爲,戰略穩定對話展示出了俄美拉近立場的潛力。

最後,美俄戰略穩定談判的推進節奏引人注目。此次日內瓦會談是落實6月中旬美俄首腦會晤共識的具體體現。當時,拜登是抱着“我們來看看”的態度,其姿態轉變收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及時響應。雖然後來兩人都努力淡化外界對峯會成果的期待,但隨後兩國迅速展開的行動表明,雙方對戰略穩定對話抱有相當大的期待。首腦會晤後僅僅過去8天,俄羅斯方面就放出戰略穩定談判第一輪對話將在7月舉行的消息。緊接着7月28日就舉行了第一輪會談。同時,雙方又宣佈將在9月底舉行另一輪高級別會談。

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美俄關係圍繞戰略穩定對話取得進展的速度實際上是非常快的。期間,爲使對俄關係取得進展,美國甚至有意識地聯合歐洲國家來調整對俄政策,改變了之前在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上一直堅持的強硬立場。隨着談判不斷深入,美俄關係的回暖速度恐將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

美俄戰略穩定談判的影響

美俄推動戰略穩定談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美國獲得了再次拿中國核問題說事的機會。以戰略穩定談判爲由頭推進與俄羅斯的全面對話,美在時機選擇、細節籌劃上透露出強烈的針對中國色彩。此次戰略穩定談判的美方負責人正是剛剛對中國進行過訪問的副國務卿溫迪·舍曼,其對中俄兩國的工作時間安排上可謂是“無縫對接”——7月25日、26日訪問中國,28日與俄進行會談。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往印度和科威特訪問、國防部長奧斯汀前往東南亞三國訪問。

因此,舍曼對中俄的工作安排是同期美國政府高官密集外交安排中的重要一環,這決定了其在對俄戰略穩定談判中很難迴避中國問題。就實際表現看,美方在戰略穩定談判中的確提出了中國的核實力問題。鑑於前總統特朗普在強拉中國加入美俄軍控談判問題上的蠻橫做法,美方此番動作頗有以另一種方式呼應的意味。

對於美國幾次三番想拉中國加入軍控談判的企圖,中國外交部也多次表明了中國無意參加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的立場,並指出中美核武庫在質和量上存在巨大差距,現階段要求中方參加與美俄的核裁軍談判並不現實。而美方炒作“中國因素”意在爲其拒絕履行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制造藉口,爲其謀求自我鬆綁、建立絕對軍事優勢尋找理由。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在此次美俄戰略穩定談判後也對記者表示,中國加入美俄的戰略穩定談判的可能性“即便不是完全不存在,也是非常小的。”另一位俄羅斯高級外交官也指出,在美俄仍是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的情況下,無論讓中國以何種方式加入軍控談判都是“不合理的”。

其次,俄羅斯立場的微小變化將左右着戰略穩定談判的後續進展。俄羅斯對於美提議的戰略穩定談判給予及時響應,這修正了中美俄三角關係中相對薄弱的美俄關係一邊,使得俄佔據着左右逢源的有利位置。隨着後續談判的深入推進,在高超音速導彈、網絡和太空攻擊、天基武器、中國覈實力等議題上,俄羅斯如何取捨值得進一步關注。

依照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的說法,莫斯科將根據“讓步換讓步”的原則參與談判——這意味着其不會屈從於美方的單純施壓做法。不過,如果當美國下一步改變姿態,同樣基於“讓步換讓步”原則試圖就某些議題與俄做交換時,俄方如何反應就值得認真觀察了。俄今後在戰略穩定談判中圍繞具體問題如何拿捏與各方關係的尺度,以及願意在這條路上走多遠,都將對談判的後續發展起到重要影響。

最後,拓寬對戰略武器涵蓋範圍的討論預示着未來削減戰略武器談判將發生本質的變化。從美俄“討論研究所有能夠擊中戰略目標的武器種類的必要性”的說法可以看出,談判已經顯露出了要將常規武器包含在談判範圍的動向。這意味着以中短程導彈爲代表的常規武器極有可能會被歸爲戰略武器類別,從而實質性地突破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中對於“戰略武器”的定義範疇,進而爲將來其他國家加入談判預設了鋪墊。因此,即便《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2026年到期後,美俄選擇不達成新協議而是繼續續約,屆時關於該問題的談判也將與之前的談判有着本質的不同。

(崔榮偉,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鄭勇

校對:張亮亮

來源:澎湃

相關文章